新加坡交易所中國A50指數期貨的持倉量超過30萬手,有投資者問,這個A50指數是怎么回事?這個問題下面再說。本欄目要說的是,與A50指數相比,咱們的滬深300指數顯得存在諸多設計缺陷。
滬深300指數的最大權重股是什么?有人猜是工商銀行,也有人猜是中國石油,其實都不是,而是民生銀行。民生銀行的股價真的能夠最代表整個A股市場的漲跌嗎?認可的人不多,這是因為滬深300指數的權重設計既沒有按照總市值計算,也沒按照流通市值計算,而是根據交易的活躍程度而定。于是權重股前三名居然是民生銀行、招商銀行和興業銀行,工商銀行僅排名第八,中國石油無緣前十名。
現在來回答一下什么是A50指數,該指數是新加坡證券交易所根據滬深A股總市值最大的50家公司計算出的指數。和滬深300指數相比,A50指數更加穩定,不會輕易更換樣本股。咱們的滬深300指數則不同,如華數傳媒,流通股本不足6400萬股,流通市值僅15億元,但卻能夠躋身滬深300成份股,再如水井坊,AB股總市值才50億元,流通股本不足3億股,卻也是滬深300成份股;反觀上港集團,210億股的流通股本,過1000億元的流通市值,卻不是滬深300成份股,只因為其以往交投不夠活躍。
這樣設置指數有什么缺陷?以上港集團為例,2013年8月時股價長期在2.5元上下徘徊,后來受到上海自貿題材的利好影響,股價最高上漲至7.5元,目前報4.84元。假如現在上港集團被調入滬深300成份股,那么其計入指數時的價格將是4.84元,假如未來其股價逐漸回落,跌至3元水平,那么將拖累滬深300指數下跌。從長遠看,滬深300指數總是調出股價處于谷底的股票,調入股價處于頂峰的股票,這無異于讓指數基金在進行追漲殺跌的操作。
國際市場上,不管是標準普爾500指數,還是中國A50指數,都以總市值作為評價標準(當然人家那里不存在流通不流通的問題,所以總市值和流通市值是一個概念)。這樣的指數就會相對穩定,不會出現頻繁的調入調出,這對于指數基金或者投資者都是一件好事。
讓民生銀行、興業銀行等流通市值較小的股票在滬深300指數中占據很高的權重,往往會導致機構投資者為了影響股指期貨的價格而拉高或者做低這些股票的價格,這不僅導致股價的非理性波動,同時也對投資者的公平交易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