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宏觀金融的穩定,引導市場流動性成為一個重要的方向。隨著國內經濟的持續企穩,宏觀金融政策的重點將此前的用好增量進入到盤活存量階段。對余額高達75萬億的信貸資產,盤活存量資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大致在兩個方向,一個是證券資產化的持續推進,另一個是財政資源等存量的盤活。當經濟增長漸趨穩定的時候,宏觀政策的重心自然將更多轉向調整。而從政策對經濟的影響來看,以轉型和調整為主的政策將是更加中性或偏緊的政策。
“把握好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防風險的平衡點,重點是創造一個穩定的貨幣金融環境。”這是央行11月5日在其公布的《2013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的政策基調。潛臺詞很清晰,下一階段仍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放松也不收緊,通過營造穩定的貨幣金融環境,為調結構創造空間。
種種跡象表明,隨著國內經濟的持續企穩,宏觀金融政策的重點將此前的用好增量進入到盤活存量階段。盤活存量資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對余額高達75萬億的信貸資產,將其證券化是重要手段。信貸資產證券化是“盤活存量”戰略下一步重要的棋。
事實上,加快盤活存量資產已成業界和監管層的共識。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此前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表示,將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央行隨后表示,試點擴大后,將引導大盤優質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在銀行間和交易所市場跨市場發行。銀監會主席尚福林本周一就表示,銀監會鼓勵按照商業可持續原則開展并購貸款業務,合理確定并購貸款利率,并購貸款期限可延長至7年。鼓勵運用信托計劃、委托貸款等方式擴大兼并重組資金來源等。此前財政部也發文要求盤活存量資產。這些信息都顯示出,在貨幣供應量持續寬松的背景下,把握宏觀金融的穩定,引導市場流動性成為一個重要的方向。
首先,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PMI數據顯示,10月制造業PMI為51.4%,為18個月以來新高,表明經濟繼續穩中向好。不過綜合近期的宏觀經濟走勢來判斷,四季度將出現平穩放緩的局勢。不過并不影響整體發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指出,要以更大力度推進改革和結構調整,繼續抓好已出臺措施的落實,使改革紅利不斷釋放,讓政策效應持續發揮,真正做到既利當前更惠長遠,夯實穩中向好基礎,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和長遠后勁。而此前的既不放松也不收緊,也正意味著決策層對于整體宏觀調控的把握在中性。
其次,從近期的公開市場操作來看,央行在引導市場流動性方面也有轉向。從本月17日央行意外暫停14天逆回購操作開始,市場上對于央行貨幣政策的討論日漸增多。結合9月貨幣、物價和外匯占款數據,多數機構認為,央行政策將進入小周期的收緊階段。不過央行10月29日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為市場注入了130億元人民幣資金,這是央行在暫停兩周之后,再度向金融體系注入資金。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同時也提高了向市場提供資金的利率,將7天期逆回購利率設定在4.1%,比8月中旬以來所有逆回購發行的中標利率(3.9%)高出了20個基點。這體現出目前央行仍希望收緊貨幣政策的傾向,央行流動性操作仍將在保持流動性總量適度框架下相機抉擇,并不以單純的收緊或放松為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9月跨境資本的流入迅速加快,央行正回購重啟預期升溫,來自央行最新公布的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顯示,9月央行口徑新增外匯占款大幅增長,9月末余額達253548.68億元,較8月末的250866.64億元增加2682.05億元,增長幅度不僅刷新了5月以來金融機構外匯占款增加額單月新高,也是扣除FDI和經常項目順差后的首次凈流入。與外匯占款激增相呼應,9月銀行結售匯順差268億美元,為連續第二個月出現順差,且順差額是8月順差額的三倍以上。此外,三季度外匯儲備激增1600多億美元,至3.66萬億美元,遠遠超過市場預期,這些都顯示了跨境資金流入中國壓力在進一步加大,二季度末的市場流動性短缺難題已經大為緩解。
再次,從整體的信貸規模來看,流動性過剩帶來的風險壓力在逐步增大以及流動性再度過剩對經濟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把控風險成為當前金融政策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在地方債務以及美國政府債務持續的拖延帶來的市場動蕩風險。
根據央行的數據,截止到9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74.99萬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70.28萬億元,信貸規模穩穩地站到了世界第一的位置,因此必須嚴格控制當前的貨幣投放,嚴防貨幣投放過快增長。
經過近3個月的微調,宏觀經濟出現了穩步反彈。只是種種跡象表明,這種反彈還是靠投資增長拉動,不少的基礎建設項目的快速啟動就是其一。更不能小覷的是,在經濟穩步反彈的同時,風險也在抬頭。比如,9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就突破了3%,創下7個月來的新高,有些令人意外。雖說有中秋、“十一”的雙節以及季節性因素影響,但防范價格急升,防止通脹再現,仍是防范整體經濟風險的艱巨任務之一。
第二個風險則是房地產泡沫,雖然新國五條被稱為史上最嚴調控措施,可到目前為止的局面,卻是房地產市場出現開發投資、住宅商品房銷售、房價“三個大增”。今年1至9月,各地房地產投資大漲近兩成,商品房銷售面積大漲逾23%
,70個大中城市9月房價同比都出現大幅上揚,其中北京同比增長更超過兩成。
第三個風險則來源于外部環境的沖擊。目前雖然美國政府債務危機因最后一刻兩黨達成妥協而暫告段落,但兩黨并沒有提出具體解決方案,而且美聯儲在退出QE政策時出現了搖擺,兩者糾結在一起,給全球市場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風險。尤其在目前國際資本市場流動性泛濫的狀態下,國際熱錢大進大出以及人民幣持續的單邊升值壓力,都將給中國經濟造成較大的波動。
由此看來,在金融政策“用好增量,盤活存量”
方針中,前一段是“用好增量”,下一段將強調“盤活存量”,而“存量”主要是用于支持實體經濟。調控采取“適度微調”的政策方向,重點也正在于“盤活存量”。就目前而言,大致在兩個方向,一個是證券資產化的持續推進,另一個是財政資源等存量的盤活。當經濟增長漸趨穩定的時候,宏觀政策的重心自然將更多轉向調整。而從政策對經濟的影響來看,以轉型和調整為主的政策將是更加中性或偏緊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