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稱,目前已有多家企業醞釀推出優先股,且規模都不小,從籌備情況來看,銀行、電力、能源等行業均有企業涉及,優先股制度或采納發行增量優先股的方式。由于推行優先股制度預期,近期二級市場銀行股等藍籌有炒作跡象。 筆者認為,要根除A股市場過度投機積弊,推行優先股制度是一個解決辦法。目前不少上市公司都是一毛不拔的鐵公雞,一部分投資者的盈利建立在另一部分投資者的虧損基礎上。優先股作為債券與股票之間但又偏于股性的一種投資產品,投資者可以從上市公司那里獲得較為穩定的優先股股息。 但是,目前投資者似乎又把優先股當做一個市場題材或者概念來炒作,這讓人無語。就目前來看,假如優先股制度采取發行增量優先股的方式,可以說對目前銀行股等藍籌股的存量股東來說,影響并不會太大,它們恐怕難以從中得到太多制度紅利。 發行增量優先股,新進來的股東可以享受到比較高且比較穩定的股息,而且一般估計要比上市公司現在發給普通股股東的股息要高,否則新進來的股東寧愿在二級市場買入普通股;如果上市公司利用優先股融資經營,在刨除付給優先股的回報后,不能榨取到“剩余價值”,那么其他普通股股東的利益,甚至會因增量優先股股東的進入而受到損害或稀釋,所以說,目前炒作優先股概念還是有點不靠譜。 當前,制約上市公司治理的最大問題是“一股獨大”,這讓一些國有上市公司的經營機制轉變步履艱難。優先股制度要真正形成制度紅利,不在于發行增量優先股,而在于將國有股等存量股份轉化為優先股。 首先,將部分國有股轉化為優先股,同時又讓國有股東保持相對控股地位,這樣國有股東就可能只是作為一個較為普通的市場主體存在。如果國有股東決策不科學、或者內部人蓄意損害股東利益,那么其它中小股東通過聯手就可形成強有力制約,由此,中小股東參與股東投票、參與上市公司治理的積極性也會提高,從而提高公司治理績效。 其次,讓部分存量國有股轉化為優先股,也有利于國有股東。當前為了維護市場穩定,幾大藍籌股的國有股東都是在市場低迷時期頻繁增持,即使股價漲高了也不敢減持,持股比例越來越高,股權結構越來越不合理。將國有股轉化為優先股,優先股股息一般要比普通股股息高,國有股可以獲得更高的股息收入,國有資本獲得的現金流和現實利益將大幅提高。 當然,由于優先股一般沒有表決權,如果優先股股息難以按時發放,其利益如何得到保護也是一個問題,由此,在特殊情況下,應該建立優先股表決權復活制度。另外,優先股種類很多,上市公司推行優先股制度,應該堅持因企制宜,只要符合公司實際情況、并有利于激發公司發展潛力,能夠促進各方利益,任何種類的優先股制度都值得大膽探索。 總之,要讓優先股制度形成制度紅利,最好是先在存量股份試行。而且即使如此,優先股的制度紅利也肯定是有限的,甚至可能存在不確定性。如果制度執行環節走偏,或者約束不到位,甚至會產生相反的結果。 目前市場對優先股制度炒作,仍然停留在盲目庸俗的題材概念炒作階段,筆者當然希望藍籌股能夠在市場翻身,但不希望是靠題材概念炒作來翻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