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10月13日甘肅永登新華村鎮銀行宣布掛牌成立,至此,中國已經成立的村鎮銀行達到一千家。
短短六年多時間,從2007年3月中國成立了第一家村鎮銀行,如今,中國已經成立的1000家村鎮銀行已經覆蓋全國31個省份,其中,中西部地區建有620家,占比62%。截至8月末,已開業的村鎮銀行資產達5204億元,累計向111.9萬農戶發放貸款3097億元,累計向28.9萬戶小微企業發放貸款5329億元。
雖然這一千家村鎮銀行的資產加起來還不夠一個中型銀行的資產規模,但從貸款投向來看,其在村鎮地區發揮的服務“三農”的金融服務卻已經十分明顯。
從數據來看,村鎮銀行目前的數量增長很快,以今年為例,據銀監會統計,截至2012年末,全國共組建村鎮銀行876家。這意味著在今年的前十個月里,已經新成立了124家村鎮銀行。而據福建日報報道,福建省政府辦公廳今年出臺的《關于加快村鎮銀行組建和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福建省將提供多項配套優惠政策,推動符合條件的產業資本、民間資本參與發起設立村鎮銀行,年底前將組建22家,至2015年末每個縣設立1家,實現村鎮銀行縣域全覆蓋。
村鎮銀行縣域全覆蓋,這也是其他省、市、自治區在想在做的事情,如果真的實現了村鎮銀行縣域全覆蓋,則意味著中國的村鎮銀行數量將達到三千家以上。
以金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服務于“三農”,這本是好事,但筆者依然要提醒一句,設立村鎮銀行并非一項行政任務,在國家政策鼓勵支持的前提下也應在市場化的需求下應運而生。切莫忽視本地實際情況匆忙組建。銀監會此前也表示,下一步,將堅持合理布局、適度競爭、增強活力和改進服務的發展目標,積極穩妥推進村鎮銀行培育發展,優先支持布局中西部、老少邊窮地區和小微企業集中等重點區域,引導提高民間資本參與程度,強化市場定位監管,有效防控化解各類風險,努力把村鎮銀行培育成面向農戶和小微企業的專業化、特色化小微銀行。
的確,專業化、特色化是村鎮銀行必須重點考慮的,中國東西南北地域差異巨大,各地農村的經濟形態更是千差萬別,因此,盡可能堅持股權多元化和股東本土化原則,會令村鎮銀行更找準自身在當地的角色定位,否則,千篇一律地給“三農”提供金融服務只會是一廂情愿或過度競爭的結局。
在當前村鎮銀行初級發展階段,國家在村鎮銀行的政策導向上主要是服務于本地的“三農”及小微企業。但各家村鎮銀行成立的時間不同,起點不一樣,各地服務的內容與對象也存在很大差別,因此,各地的村鎮銀行設立如何找準自身的定位是首位的,要找準當地的“三農”金融需求是什么,自己將服務的對象具體是哪些,主要是哪些?只有弄清楚了這些,村鎮銀行的設立才不會千篇一律,也更不會照學硬搬。而會讓更多關注本地發展的民間資本股東加入進來。
此外,在快速發展村鎮銀行的過程中,上級銀行監管部門一定要充分考慮村鎮銀行的布局,既避免無緒發展與競爭,又要適度保持市場的競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