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十年前,曾經和兩位同事一起采訪財政部專家賈康,其間談到房產稅的問題時,賈康的一番論述頗為形象、生動,以致雖經十年風霜歲月磨礪,記憶仍未消磨分毫。 當時他說,從國外的經驗看,房產稅確實是一塊“肥肉”;從目前的財政稅收情況看,對這塊“肉”,不到非常時期,政府應該是輕易不會動的。至于“非常時期”所指,應該包括稅收增長大幅放緩甚至出現下降,而且形成趨勢;房地產行業發展失序并嚴重影響社會財富分配的公平性及社會穩定等。到那個時候,房產稅一定會全面鋪開;至于具體的政策安排,那都是技術問題,但可以肯定的是,一旦鋪開,就一定要讓它解決相應的問題。 十年間,開征房產稅的呼聲,不時就會洶涌一下,2011年,上海、重慶甚至開始了相關的試點,但正如賈康當初所言,房產稅還真就沒有很“輕易”地全面鋪開。 那么,現在是不是已經到了必須全面鋪開房產稅的“非常時期”?表面上看,形勢似乎還很不錯,遠未達到“令人窘迫”的地步,雖然外圍形勢依然嚴峻,但國內經濟仍保持著較高增速;前6月,全國稅收雖然增速有所回落,但同比還是實現了近8%的增長;地方債務問題雖不時有人點上一炮,搞得人心惶惶,但各地方政府的日子似乎過得也還不錯,即使那些所謂“鬼城”的“父母官”,亦未見有誰哭天抹淚、抹脖子上吊的。 不過,這似乎都屬表面現象,實際情況應該并不容樂觀,否則,也就用不著搞什么“壯士斷腕”了,沒有性命之憂,誰愿意沒事兒剁自己的手啊!目前來看,能夠給社會穩定、經濟生活健康持續發展造成致命影響的,除“腐敗問題”外,“房地產”毫無疑問也應該大名上榜。相信在即將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應該對此有一個比較系統、明晰的“清算”。否則,中國發展前景不容樂觀。 時至今日,我們不能不承認,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已經遠遠脫離了改革之初所設定的理想“軌道”,而日益成為一個“壞動力”——不但促進了尋租、腐敗的蔓延,敗壞了社會風氣,破壞了社會公平、正義,加劇了貧富分化,更重要的是,這個行業對經濟社會的健康持續發展起到了“釜底抽薪”的消極作用,幾乎整個社會的注意力、整個社會的各類資源都被吸附在這個行業上無暇他顧、無力自拔。 如果不徹底改革房地產行業的發展路徑,我們孜孜以求的轉方式、調結構,實現社會公平、和諧等形而上或形而下的諸多改革舉措,都有可能半途而廢,增強國家競爭力、實現“中國夢”,也不可避免地成為永難實現的“夢想”。以剛剛預熱的上海自貿區為例,如果什么事都還沒有做,房價就先被炒到天上、炒到凌霄寶殿去,其前途、命運也就很不樂觀了;畢竟,我們建立上海自貿區,追求的不是再造一個香港,也不僅僅是大部隊出發前放出的尖兵,而是要著力打造一個打破既有或有束縛、整合世界資源、助力經濟更上層樓的大舞臺。這個夢想,不能讓高房價給毀了! 徹底改革這個行業,使其歸入正道,盡快全面推開房產稅,是“牛鼻子工程”。雖然也有人推測,十八屆三中全會給房產稅定的調子,不太可能實現“驚人”的突破,仍將表述為“適時開征”。但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外圍形勢還是內部環境,留給我們從容轉圜的余地已經頗為逼仄,“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既然改革的方向已經確定,盡快著手安排實施,就是題中應有之義。否則,高位進入的巨量資金懸在那里并繼續往更高處攀升,晚一天改革,風險就會積聚一分,日積月累下來,“適時”之機還真不太好找。 此前,中央政府曾強調要“盤活存量資金”,我看,沉積在房地產行業里的資金顯然是最需要盤活一下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