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個月來,我國宏觀經濟數據逐步走好。匯豐銀行9月2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匯豐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為51.2,高于8月份的終值50.1,這已經是匯豐PMI連續第二個月處于榮枯線上方,且創下了6個月來新高,表明中國經濟繼續回暖。筆者認為,當前宏觀經濟穩中有升走勢,將有利于下一步我國經濟改革的推進。
經濟改革步入“深水區”
今年是我國經濟改革與轉型的攻堅之年。5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今年經濟體制改革9項重點工作。會議要求穩定增長、防控通脹、化解風險,努力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迫切需要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出實招。6月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河北主持召開環渤海省份經濟工作座談會時指出:要通過激活貨幣信貸存量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著力提高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7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推出關于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部署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10項措施。7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在批復方案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出,設立上海自貿區將是本屆政府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重要舉措。8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這是落實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決策部署的具體措施,也是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改革舉措。9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有效落實引導民間投資激發活力健康發展的措施。會議強調,必須全面落實好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的各項政策,堅決打破各種對民間投資制造隱形障礙的“玻璃門”、“彈簧門”,徹底拆除“表面迎進去、實際推出來”的“旋轉門”。最重要的是,今年11月將召開十八屆三中全會,會議的著力點或在于研究全面深化經濟改革的重大問題,這將會對我國經濟改革與發展有更大的影響。
宏觀經濟形勢對改革形成支撐
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對我國上述經濟改革形成支撐。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基本面良好。按照政府制訂的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7.5%左右,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漲幅3.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低于4.6%;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實際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國際收支狀況進一步改善。今年上半年實際執行情況是:GDP
增長7.6%,CPI同比上漲2.4%。
如果我國繼續以往的經濟增長方式,一定還會有更高的增長率。但是,在宏觀經濟政策選擇上,我國政府堅定不移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寧可主動將增長速度降下來一些,也要從根本上解決經濟長遠發展以及可持續發展問題。因此,這樣的增長速度,是良性調整的結果。更需要強調的是,從中秋節前已經公布的8月份經濟數據看,作為經濟先行指標之一的PMI已經升至51,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連續11個月位于臨界點以上。同時,盡管8月份受全國性高溫天氣的影響,食品價格繼續上升,但8月份的CPI也只有2.6%,略低于7月。而8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18萬億元,延續上個月以來的上升趨勢。8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環比增長1.6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3.4%。8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13.7%,增速連續4個月回升,同時也實現了年內最大漲幅。隨著國內微刺激政策拉動投資增長加快,加之外部需求企穩回升,預期經濟回暖勢頭在未來幾個季度仍將持續。經濟穩中有升無疑有助于改革的深化及推進,而后者正是經濟中長期可持續增長的關鍵。
未來經濟改革還需穩中求進
未來經濟改革工作還需穩中求進。
首先,圍繞提高城鎮化質量、推進人的城鎮化,研究新型城鎮化中長期發展規劃。更要發展現代農業,支持三農經濟發展,將新型城鎮化與支持三農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建立健全農村產權確權、登記、頒證制度,出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指導意見,提出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以保護農民合法權益。
其次,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積極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發展。這里的關鍵是要通過深化改革,加快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營造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共同承擔社會責任的環境,讓社會資本釋放巨大潛力,為中國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增添持續動力。
其三,穩步推進上海自貿區建設,并著力解決好三個問題:第一,如何在上海自貿區范圍內成功實施“一線逐步徹底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區內貨物自由流動”的創新監管服務模式,第二,如何在上海自由貿易區探索“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第三,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在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內對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進行先行先試。
另外,與時俱進,穩步推進金融改革。進一步推出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措施,提出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操作方案。穩步推進存款保險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金融機構經營失敗風險補償和分擔機制,形成有效的風險處置和市場退出機制。還要建立由人民銀行牽頭的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制度,進一步明確央行和監管機構在統一的大金融監管模式中的角色分工,加強金融監管協調,保障金融業穩健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