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和18日,美國聯儲即將舉行為期兩天的利率會議。本次會議深受全球市場的關注,因為根據美國經濟指標狀況以及美聯儲內部對于減少資產購買的共識,聯儲極其可能在本次會議上開始減少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規模。 9月6日美國勞工部公布的8月份季調后非農就業人口增加16.9萬人,少于預期增加的18萬人,而7月份就業增加數也由初值16.2萬人修正為終值10.4萬人,6月份由增加18.8萬人修正為增加17.2萬人。事實上,最近3個月的就業數據不太理想,因此市場對于美聯儲是否還會在這次會議上減少QE規模存在疑問,但是短期數據的小幅波動,一般不至于影響方向性的決策,美聯儲在本次會議上決定減少QE規模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只是操作的力度可能比較輕微而已。 如果美聯儲果如市場廣泛預期的那樣在本次會議上減少資產購買的話,那將是一個標志性事件,它表明美聯儲已經認為美國的經濟復蘇局面比較穩固,表明美聯儲自2009年3月以來的貨幣政策開始轉向。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從2009年起,包括美國在內的幾乎所有的全球主要經濟體均開啟了貨幣放水的閘門。當時美聯儲使用海量的貨幣挽救接近崩潰的金融系統,全球各大央行齊齊響應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2009年全球步調一致地進行了貨幣投放的競賽,這次美聯儲可能率先啟動結束寬松貨幣政策,全球其他主要央行是否會緊緊跟隨呢?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首先來看看日本的情況。日本自民黨政權在去年年底的大選中就宣稱,一旦執政就將實施超大規模的QE措施,并且制訂2年內達到通貨膨脹2%的目標。為了讓獨立性很強的央行就范,安倍政府甚至威脅將修改央行法,日本央行新行長黑田東彥上任后,果然決定擴大QE規模至每年60-70萬億日元。就在前幾日,當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決定將于秋季就是否于2014年4月提高消費稅稅率問題做出決定時,黑田東彥表示,一旦提高消費稅稅率導致日本不能完成2年內通貨膨脹達到2%的目標,就將加大QE的規模。而如果安倍真的決定于明年四月將消費稅稅率從5%提高到8%,那么很可能抑制消費,進而讓日本出現繼續陷于通貨緊縮的風險,所以日本的貨幣政策未來繼續極度寬松甚至更寬松都是大概率事件。 歐洲的寬松貨幣政策也不可能在短期內扭轉。就在9月5日的歐洲央行會議上,歐洲央行聲明稱,央行將繼續“特別留意”歐元區內過剩流動性下降對其貨幣政策立場的影響,而行長德拉吉則在新聞發布會上聲稱,若有必要壓低貨幣市場利率并幫助歐元區“非常非常柔弱的”經濟復蘇,歐洲央行將準備采取降息或向歐元區經濟注入更多資金等措施。 其他經濟體也是依然堅持寬松的基調不變。9月5日,英國央行聲稱要把到期英國國債利息進行再投資,將把19億英鎊的到期國債收益重新買入三種不同到期日區間的國債。澳大利亞央行則在9月3日宣布,過去的寬松效果料持續,若有必要將調整政策,澳大利亞金融機構資金面寬松,以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
所以,全球的貨幣政策這一次可能很快要分道揚鑣了。相比于2009年全球一致的極度寬松和刺激需求,主要國家的貨幣政策分道揚鑣以后,使得經濟環境更加復雜了,決策難度增加了。 美國開始逐漸退出QE,其他國家保持寬松政策不變,這首先會導致美國的國債收益率走高,從而抵押貸款利率抬高,給目前已經顯得有些過火的房屋市場降溫。其次,美元的匯率必然走高,從而會對國際貿易產生影響,不利于美國的經濟平衡。并且也由于退出QE導致美國國債價格下降,那些持有大量美國國債的機構將遭受損失。 但是美國退出QE影響最大的可能是新興經濟體。美國退出QE,將導致大宗商品市場價格下行,不利于資源出口國,但對資源進口型新興經濟體有利。并且由于美國退出QE,那么流向新興經濟體的資金減少,同時美國收益率的上升,將導致套利投機資金從新興經濟體回流美國,這對于深受資產泡沫之苦的新興經濟體一定程度上有利。但是,由于美國退出QE,并且由于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已經處于下行趨勢,那么新興經濟體面臨經濟失血,可能會更加兇猛地搞寬松貨幣政策,以彌補資金缺口,這樣新興經濟體依然面臨新的資產泡沫和通貨膨脹威脅。所以,美國退出QE,那些與美經濟聯系過度密切的新興經濟體,其經濟政策面臨兩難的程度可能會加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