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委定于8月15日起開展2013年國資委系統監管企業職工薪酬調查工作。
事實上,這些年來,包括國資委在內,對國有企業的薪酬調查工作一直在進行,也一直在完善和規范,但實事求是地講,與收入分配改革所需要的基礎數據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以至于國有企業薪酬問題一次次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如果此次調查真的能像國資委要求的那樣,將國企包括工資外收入在內的所有收入都摸清楚,并對其作出比較客觀、公正的分析和評價,那么,這種調查對下一步收入分配改革還是能夠發揮積極作用的。
需要有關方面注意和把握的是,除了薪酬調查的內容需要不斷完善和規范之外,調查的范圍也應當進一步擴大。因為,國資委監管的國有企業僅僅是所有國有企業的一部分,相當一部分國有企業并沒有納入國資委統一監管。例如,銀行、保險、煙草以及文化、廣電等其他政府部門下屬的企業,并沒有納入到調查范圍,這些行業、企業的收入可能比國資委監管的企業還要高,還要不規范。那么,如果僅將國資委監管的企業作為收入分配改革的依據,就有可能影響決策的科學性。
所以,如果把此次調查作為收入分配改革的依據之一,就必須同時啟動銀行、保險等行業的薪酬調查工作,亦即對所有國有企業的薪酬情況進行一次全面調查。只有這樣,才有助于收入分配改革工作的推進,國有企業的收入問題也才不會始終成為社會各方議論的焦點。即便此次調查不被作為收入分配改革的依據,也不應讓銀行、保險等行業游離于薪酬調查之外,也應當通過調查為收入分配改革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