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近日公布了2013年上半年的銀行業數據:截至二季度末,商業銀行凈利潤為7531億元,同比增長13.83%;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5395億元,連續7個季度反彈,并且創下自2009年二季度以來17個季度新高;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0.96%,與一季度持平。 這些數據表明,國內商業銀行已“不復當年勇”,利潤增速放緩,不良貸款上升。這種情況在市場的預料之中,也與已披露的幾家上市銀行的半年報相吻合。到目前為止,華夏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等已公布上半年業績,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0.14%、26.52%、12.76%,而其2012年全年的凈利潤增速分別為38.76%、36.12%、25.29%。若與前年相比,今年上半年業績增速的回落更為明顯。2011年,華夏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的凈利潤增速分別為53.97%、37.71%、42.28%。 上述銀行今年上半年的業績好于市場預期,但業績增速的回落成為不爭的事實。從今年的趨勢來看,很可能如中國銀行業協會此前相關報告所預測的,國內主要銀行2013年利潤總體增長率將從
2012年的兩位數跌至2013年的個位數。 再看信貸資產質量,各銀行普遍面臨一定壓力。華夏銀行半年報披露,不良貸款余額70.65億元,上年末63.39億元;不良貸款率為0.91%,上年末0.88%。興業銀行半年報稱,資產質量保持大體穩定,不良貸款比率0.57%,較期初上升0.14個百分點。浦發銀行半年報披露,截至報告期末,按五級分類口徑統計,公司后三類不良貸款余額為112.58億元,比
2012年底增加23.18億元,不良貸款率為0.67%,較2012年末上升0.09個百分點,不良貸款準備金覆蓋率達到347.86%,比2012年底下降51.99個百分點。 復旦大學證券研究所副所長王堯基接受中國經濟時報采訪時稱,宏觀經濟增速放緩,企業效益下降,特別是中小企業經營受到影響較大,導致商業銀行不良資產風險增大。相關銀行半年報也表示,不良貸款率上升,主要受經濟下行及區域風險形勢的影響。 具體分析相關數據,不難發現不良貸款的增加呈現共同特征,受到宏觀經濟波動影響較大的一些行業及地區成為不良貸款發生的重點領域。其中,中小企業密集地區的不良貸款增加較多。據相關媒體透露,上半年,銀行業金融機構新增不良貸款最多的前三個省市分別為江蘇、浙江、上海。浙江、江蘇、山東等三省上半年的不良貸款余額相當于全國不良貸款總量的45%左右,其中新增不良貸款相當于全國新增總量的60%以上。而從上市銀行披露的半年報來看,也存在相同的特點。華夏銀行稱,不良貸款率超過全行平均比例的是華東地區(1.46%)。 王堯基認為,當前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風險可控但不可輕視。盡管不良貸款余額有所增加,但不到1%的不良貸款率并不算很高,總體風險可控。隨著“穩增長”措施的出臺及逐漸落實,有利于緩解銀行不良貸款進一步增加的壓力。若2013年全年GDP增長實現7.5%左右的預期目標,不良貸款率不會出現大幅攀升。 不良貸款的增加會影響銀行利潤增長,個別銀行的風險管理更需要引起高度重視。例如,某上市銀行不良貸款率創下五年來最高水平,且上半年逾期貸款余額較去年同期增幅達59.6%。而且,銀行業下半年的風險管理并不輕松。據交通銀行研究中心此前發布的報告稱,由于從經濟增速見底到不良資產見底之間存在滯后期,因此2013年銀行業不良貸款仍存在小幅增長的壓力,信用成本率難有反哺利潤的顯著空間。 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連續7個季度反彈,并創17個季度以來的新高,會對投資者情緒產生一定的影響。由于同時遭遇利率市場化等考驗,上市銀行的業績增長前景很難被看好。王堯基還提醒,銀行畸高利潤率的時代已經過去,若繼續只顧吃利差,面臨信貸風險增大、利潤空間壓縮的趨勢,必須在金融創新及發展中間業務等方面下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