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熱天氣中,溫州用調整樓市限購打破嚴厲調控政策的堅冰。溫州開始放寬政策,人們關心的是全國樓市將如何走。 從溫州放寬調控政策,可以解讀出中央政府已經對中國房地產市場有了新思路。通過5個月來的觀察,可以確切地說,新一屆政府決策者對市場經濟的理解以及政策層面的操作,更接近市場經濟的本來面目,改變了以往10年中市場經濟只是門面,甚至連門面都不顧就直接插手的計劃經濟的老一套。而10年中樓市調控政策越來越密集和嚴厲,結果是市場的熟視無睹,這就讓政策和中央政府的權威陷入了尷尬的境地。新一屆政府顯然會以更為周到全面科學內行的手段研討樓市。當前5個月的試水期已過,溫州再次充當先行官,這是可能的。 溫州放寬調控政策,并不代表全國都會放寬。以往調控政策的特點是全國一盤棋,政策一刀切。政策一出臺,地方要表態,北京先做榜樣,弄來弄去地方的調控政策比中央的還細還嚴厲。溫州當年也是這樣。地方政府這樣做是為了表示對調控政策的擁護,但落下的結果是大幅度地影響地方經濟的發展。像溫州這樣自改革開放以來就一直活力四射內生力很強的地區,樓市限購政策有可能從根本上中止它的發展,因此調整限購勢在必行。溫州調整了,也可能有些城市會跟進,但一線城市調整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如北京等城市,無論怎樣調控嚴厲,樓市就沒有降過溫,也就無所謂放寬不放寬。 溫州放寬調控政策,會對新一輪的房價漲有影響。“限購令”本身是個很中國化的名詞,尤其是在市場經濟體制運行下的國度,政府的作用應是創造充分條件,釋放國民的消費能力,而樓市在過去10年中恰恰相反。最新統計透露,今年上半年,10個城市的土地出讓金總額高達4703億元,平均同比增幅達200%。盡管總有先知先覺的人士呼喊樓市泡沫要破了,但地方政府卻并不配合,房地產企業也不配合,賣地買地蓋樓售房熱火朝天。這究竟是經濟發展的需求還是在吹泡沫,站在不同的立場會有不同結論。不管怎么說,政策的式微和房價的變化,都隨著決策者對中國經濟的逐步理順調整到位而漸露清晰。告別了混亂、盲目和沖動,樓市的未來必定會是秩序、清醒和理智。 溫州松綁樓市限購,由不允許購第二套放寬到允許,其著眼點在于用樓市盤活地區經濟,以重整旗鼓,獲得更大的發展動力。以點帶面看全國,中國經濟整體提振也許需要溫州再當先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