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為了幫助政府制定提高國人福祉的政策,英國國家統計局在全國范圍內做了關于幸福感的調查。結果顯示,以10分為滿分的標準,給生活滿意度打7分以上的人口從2012年的75.9%上升到77.0%,漲了1.1個百分點。英國人原來的那些驕傲感慢慢淡去而代之以追求幸福感。這份報告猜測,去年的倫敦奧運會和女王登基60周年慶典,今年的小王子出生等一系列事件可能對英國人“評定自己的幸福感產生了影響”。 當然還有經濟因素,英國經濟指標也在“穩中求升”。最新公布的數字顯示,英國經濟今年二季度增長了0.6%。與市場預期一致。前一季增長0.3%。數據顯示,制造業、建筑業以及所有服務行業的產值均呈現增長。應該說,這些數字表明英國經濟正在恢復中,已從2008年至2009年衰退導致7.2%的經濟收縮中恢復了幾乎一半,且好于預期,但要完全恢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最新的經濟數據同時顯示這次經濟恢復的范圍不同尋常地廣泛。除了服務業和建筑業外,農業和制造業都出現了增長。 再回到幸福感。根據歐洲生活質量調查,在27個歐盟國家中,英國人排行第十,2011年的平均幸福指數為7.3。在2007至2011年的這五年,英國人的幸福指數保持不變,與其他許多歐洲國家幸福指數大幅下滑的局面形成對照。但英國國家統計局比較了歐盟2007年至2011年的相關數字,發現英國人比法國人感覺更幸福。已婚伴侶對生活滿意度最高,10分可打7.8分。未婚同居者給自己的生活滿意度打的是7.6分。喪偶和單身者對自己生活的滿意程度比已婚夫婦要低,然而離婚或分居者的生活滿意度最低,10分只打了6.8分。 統計還顯示,英國人的焦慮程度略有下降。女性的焦慮感高于男性,但女性對生活的滿意程度也高于男性。45至-54歲的人群的最不滿意度最高。年輕人的幸福感略高于平均水平,而最感幸福的年齡組是退休者。 雖然2012至2013年度英國人幸福指數有小幅上揚,但英國國家統計局認為其原因“目前還沒有完全弄清楚”。盡管測量幸福指數是復雜的,但國家統計局說,與人們的幸福感最密切相關的因素包括健康、就業狀況和情感關系。 不過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令英國人感到幸福的應該是去年成功舉辦的倫敦奧運會。英國廣播公司(BBC)委托某公司開展的調查共采訪了超過三千名成年人來了解公眾對倫敦奧運的看法,以及奧運會對不同社區所產生的影響。最新民調顯示,超過三分之二的英國民眾認為,耗費87.7億英鎊舉辦倫敦奧運會值得,而且有74%的被訪者表示歡迎奧運會重返英國。許多年輕人最希望奧運再度回到英國,在18至24歲年齡組年輕人中,有82%尤其支持這一想法。22%受訪者認同奧運確實促進了當地經濟。調查還發現,倫敦奧運之后,英國人變得更加喜歡運動。11%受訪者表示奧運使自己更愿意運動。在18到24歲年齡組理,參加鍛煉的比例從一年前的11%上升至24%。32%受訪者認為奧運對運動產生積極影響。21%受訪者說奧運促使公共設施的改善。 雖然倫敦奧運會和殘奧會總耗資超過最初24億英鎊預算的三倍多,但唐寧街最近的調查顯示,由于倫敦奧運因素,英國獲得了價值99億英鎊的貿易和投資。不過,曾擔任倫敦奧組委主席、目前擔任奧運遺產大使的塞巴斯蒂安?科卻保守地認為要等三至五年,甚至十年之后才能對倫敦奧運做出評價。他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從舉辦2012年奧運會中所得到一個重要遺產是:無論我在世界上每到一地,人們仍然對倫敦奧運記憶猶新,并對我們成功舉辦奧運會和殘奧會大加贊揚……這張名片在國際市場上有著巨大價值。” 另外,一個來自中國的投資應該也會讓英國人高興起來。據知情人透露,中融集團正計劃在倫敦重建水晶宮。這座由帕克斯頓設計的維多利亞時期地標建筑,是歷史上第一座以鋼鐵、玻璃為材料的超大型建筑,開創了近代功能主義建筑的先河。1849年,白金漢宮決定在1851年舉辦一屆規模宏大,有世界各國參與的國際性博覽會。會址選在倫敦海德公園內,并要求建造一幢臨時性但具有恢弘氣勢的展館建筑。水晶宮由此誕生,世博會結束后,水晶宮移至倫敦南部的西得漢姆,并以更大規模重新建造,1854年6月10日由維多利亞女王主持向公眾開放。它作為倫敦的娛樂中心存在了82年。1936年11月30日,在中央大廳的員工廁所內突然著火,第二天早上,除了一堆扭曲的金屬和融化的玻璃,什么都沒有留下。水晶宮的焚毀也宣告了輝煌的維多利亞時代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