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今年8月1日起,對中小微企業中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和營業稅納稅人,暫免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并抓緊研究相關長效機制。
這是向稅負公平邁出的可喜一步。小微企業從生產規模、銷售總額上與個體工商戶差不多,但卻沒有與個體工商戶一樣享受免稅待遇。對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小微企業免征增值稅和營業稅,是貫徹公平稅負原則的本質要求。
更大意義在于有利于減輕小微企業納稅負擔,從而穩增長、促就業。據權威部門測算,此次減稅新政實施后,小微企業年減稅規模將近300億元,按照從今年8月1日起執行估算,將為超過600萬戶小微企業帶來實惠,直接關系幾千萬人的就業和收入。
這次減稅新政正當其時。這么多年來,受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上漲、生產所需資金融資空前困難等因素影響,小微企業生存環境十分惡劣,至今仍在極度困境中度日。重點衡量中小微企業的匯豐7月份PMI預覽值(初值)24日出爐。已經降至47.7,創11個月新低,偏離50榮枯分水嶺達2.3個百分點,比6月下降0.5個百分點,跌幅過大且連續三個月處于萎縮區間,顯示制造業疲弱,中小微企業不景氣在加劇,未來經濟面臨繼續下行風險。
特別是7月匯豐制造業PMI就業指數初值降至47.3,比平均值相差0.4個百分點,為2009年3月以來最低水平。2009年3月的47.1,恰逢金融危機最嚴重時期。這預示著目前我國就業狀況低迷已經堪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這是一個最值得關注的現象。在這個關鍵時期,推出減稅新政是及時雨,其長遠和現實意義都非同一般。
經濟增長、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和外貿收支平衡是一國經濟要努力實現的四大目標。特別是充分就業是一國政府最重要的職能,無論哪個國家政府無不重視就業,一旦就業形勢惡化,不僅民生保障成問題,而且會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而充分就業與經濟增長又是相輔相成的,提高就業水平必須依靠經濟增長,否則就無從談起。
如果三季度經濟增速進一步下滑或就業狀況惡化,宏觀調控不能坐視不管。但調控方式必須改變。要由過去貨幣信貸大放水轉變為放權讓利的財稅政策大刺激、創業環境大松綁大寬松,即盡快實施全面性、大幅度、覆蓋生產流通銷售消費整個過程的減稅措施,政府部門徹底放權,把資源審批權、市場準入權等全部放給市場和社會并一放到底。
要由過去政府主導的大投資模式轉變為徹底激活民間民營資本投資,讓民間資本擔當新一輪投資的主角。政府要下決心割舍自身利益,給民間資本投資創造寬松環境,給民間資本投資對就業貢獻大的實行輕稅薄賦政策。
這次減稅新政雖是一個良好開端,不過,總體感覺力度還有待進一步加大,還不夠“過癮”。應該繼續加大減稅力度,考慮對月銷售額超過2萬元、不超過10萬元的小微企業減半征收增值稅或營業稅。同時,適度減輕小微企業給員工繳納各類社會保障資金的比例,減少部分財政資金給予補貼彌補。對于初次創業興辦小微企業、公司,不妨取締一切羈絆,不要任何門檻,三年內不征收任何稅費,三年到五年減半征收稅收。同時,抓緊研究制定對整個實體經濟領域的生產、流通、銷售和消費等各個環節的全面性、全過程的減稅方案,并適時推出。只有較大力度的減稅才能使得已有小微企業減輕負擔,才能鼓勵民間資本包括小額資本以及大學生創業辦企業。
在貨幣信貸政策不可能大放水,政府主導的大投資逐步淡出市場后,財稅政策應該更加積極一些。應該把較大幅度的減稅免稅降費作為穩增長、促就業、保下限底線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