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07-04 作者:第一財經日報社論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
|
|
|
7月來臨,住建部關于實現全國500個城市的住房信息聯網的承諾頓時顯得尷尬。有媒體報道,聯網的城市數量十分之一都不到,而且有些城市共享的信息僅覆蓋城市主要城區,沒有包括周邊區縣。住房信息儼然成為一塊“硬骨頭”。 即便是這少數地方信息聯網,也是在住建部與地方政府簽訂“數據采集和使用安全協議”進行妥協的條件下,承諾聯網采集的數據僅用于宏觀分析,個人住房信息的查詢權仍保留在地方政府。無獨有偶,住建部布置了100個城市住房公積金信息聯網,到了時間節點也只完成了一半的任務。 外界之所以對住房信息格外關注,有兩個重要原因,其一是房地產調控多次落空,一個重要的背景就是國家并沒有掌握城市住房信息。像住房空置率這樣的重要信息也只是抽樣調查,外界只能用看水電表和數燈光來判斷。一旦住房信息聯網,那么就可獲得全面的住房信息,可為精準調控打下基礎。 其二是近年房價水漲船高,大量灰色乃至黑色收入都轉移到房地產領域,其中不少貪腐官員及其家屬成為超級房東,他們被稱為“房叔”、“房嬸”、“房媳”、“房妹”、“房爺”、“房姐”,其中不少人因為網絡曝光住房情況而露出腐敗的馬腳。最終,這些超級房東多數被證實存在問題,因此,住房信息被外界認為是反腐利器。 不過,目前的窘境就在于住建部的設想遭遇了巨大的阻力。總結媒體報道,可分為三種:第一,技術原因,住房信息不斷更新變化,這是動態的信息,需要全面及時更新有難度;第二,歷史原因,我國住房產權種類多樣,商品房、福利房、保障房、小產權房等,統計梳理較難;第三,能力原因,地方負責此事的工作人員能力不強,所以進展較慢。還有就是一種觀點認為聯網會觸及地方官員的利益,讓他們擁有的大量房產信息曝光,當然,這還缺乏足夠的證據。 我們承認住房信息的聯網有一定的難度,在一些相對發達的城市,信息化工作啟動較早,本身就有完整的數據庫,聯網比較容易。但是,這絕不意味著絕大部分城市都難以在一多年的時間里取得進展,哪怕是完成一部分聯網也是可以平息外界質疑的。遺憾的是,大量城市在“爽約”住建部時對外了無解釋。 在我們看來,只有盡快完成住房信息聯網,形成精準的房產信息,才能有助于中央的房地產政策制定,否則拖延下去,就是誤國誤民。對此,需要痛下決心,拿出更強硬的手段,才能真正達成目標。這些手段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的建議: 首先,住建部可以組建一個多部門的協調機構,或者請求更高層面的統籌解決,比如組織部門、紀檢監察部門都可以參與,對不積極參與住房信息聯網地方的主要官員可以進行追責問責。遇到涉及其他部門的具體困難,可以協助處理。 其次,如果地方政府主要官員沒有住房腐敗問題,那就要分析具體原因:技術不夠的,住建部可以給予技術指導,已經聯網的地方可以提供經驗;機器設備不全的,中央可以轉移支付部分設備支出;人員能力不強的,可以給予培訓和加派人手;歷史數據龐雜的,那就約定時間,清理出多久的信息,就聯網多少,日后逐漸補充。也就是說,每個地方都要立軍令狀,設立時間節點,中央部委應該有自己的權威,不能被地方裹挾。 再次,住建部應該有獎懲措施,積極參與聯網、按時完成任務的有獎,沒有正當理由拖延任務、推諉責任的有罰。對于住建部而言,有足夠多涉及地方的項目審批權限或者行政許可,可以參照“計劃生育”、“環境保護”設置“一票否決”的機制,只要沒按規定完成住房信息聯網,該地的所有涉及城鄉住房建設的項目都不予批復,一旦動用這種倒逼手段,才可能真正觸動地方。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