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2年,重新振興制造業的浪潮遍及全球,英國的奧運經濟短暫受到全球關注,在美國、俄羅斯等產糧國減產的影響下國際糧價大幅上漲,經濟呈現出全球性增長衰退、新興國家也未能幸免,愈演愈烈的歐債危機在多國引發多次群眾性示威游行,美國政府長期保持的AAA信用評級前景展望也被標普公司從“穩定”降至“負面”、其債務懸崖難題引起全球廣泛關注;中國經濟既沒有出現硬著陸,更沒有出現崩潰,而是實現了持續的經濟增長,可以說是全球經濟最大的亮點。 按照奧巴馬的說法,“美國經濟正處于復蘇期間”。歐元區經濟衰退的跡象并未顯著好轉,可以說:歐洲雖好,但已老舊,經濟活力嚴重不足,亟需通過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提振經濟、改善民生。日本依賴流動性泛濫的擴張性貨幣政策,并不會有效改善國民經濟的窘境,反而有可能使得情況更加糟糕。中國經濟增速雖然連續7個季度處在下行狀態,從2011年一季度的9.7%跌落到2012年三季度的7.4%。但相比歐洲負增長,日本零增長,美國2%的增長,巴西、印度3%5%的增長,7.8%已經是全世界最好的增長速度。在我國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份額中,消費占55%,投資占50.5%,外需是-5.5%,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自2006年以來首次超過投資,這是一個重要的經濟成就。 結合我國經濟區域不均衡的發展國情,2013年乃至未來較長一個時期,中國經濟的最大優勢就是省域經濟將明顯加速,成為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力量。首先,伴隨黨的十八大后大多數省市主要領導的更替與履新,我國省域經濟將進入新領導、新思路、新戰略、新發展的戰略性增長階段的轉換時期,呈現出明顯的“換馬效應”。其次,我國省域經濟將在東慢中好西快發展格局的基礎上,凸顯出:東部發達省份將逐漸進入個位數增長時期,“創新與轉型”是主要的增長特征;中部省份增速將介于個位數與兩位數之間,仍然處于“做強與創新”相結合的增長時期;西部省份將進入兩位數高速增長時期,“做強與做大”是西部經濟的顯著特征;從過去幾年的真實經濟增速及對2013年增長目標的預期來看,東部省份的經濟增速大多數是以個位數為主,而中西部省份目標增速基本上保持在兩位數以上,西部省份的目標還要更高一些;如以滬穗為代表的發達省份增速進入8時代,以兩湖為代表的中部省份瞄定10時代,以貴陜為代表的西部省份則普遍預計在12時代。最后,伴隨各類開發區、新區建設的整體提速,我國省域經濟很有可能迎來新一輪大規模的加速發展時期。特別是中西部省份已經形成的追趕型發展態勢所蘊含的增長動力將進一步釋放,發揮勞動用工成本、資源以及土地等生產要素價格相對低廉的優勢,借助國家較為積極的促進西部開發開放的各種政策機遇,實現更為強勁的經濟增長。從而使省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均衡化發展很有可能成為2013年乃至今后較長時期中國經濟增長的最大亮點。 2013年乃至今后幾年,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房地產泡沫繼續放大,很有可能形成房地產泡沫危機。從影響中國宏觀經濟的國內外因素來看,2012年中國以區區500億美元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貿易國,貿易總額達3.87萬億美元,從全球貿易依存度、商品競爭力以及最新的全球貿易格局來看,外部因素對中國經濟的沖擊在近5年已經有了相當的表現與釋放,2012年的中國貿易額充分表明全球經濟離不開中國,中國對外貿易還會有一個進一步提升與擴大的廣泛空間。因此,外部經濟因素并不可怕。在影響經濟的內部因素中,房地產是具有全局性影響和沖擊力的行業。特別是隨著一線城市房價的再度高企與三線城市的泡沫破滅,房價畸形化發展的最終結果將很有可能威脅到2013年乃至今后幾年的宏觀經濟穩定,使得中國經濟陷入危險邊緣,既套牢了投資資金、銀行信貸,又套牢政府財政、居民消費,從而形成中國經濟困局。去年以來所披露的鄂爾多斯、貴陽、唐山、徐州等地的房地產危局與年初至今全國受監測的70個城市房價上漲的趨勢形成了鮮明對比,要引起有關政府部門的高度警惕。 從當前來看,支持未來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新動力主要來自四個方面:一是西部大局所蘊含中國經濟增長的區域經濟動力。中國由于區域經濟的非均衡發展,形成了不同區域間嚴重的經濟鴻溝,如果說改革開放前30多年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主要依靠東部大局的區域動力;那么,未來30多年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將來自西部大局的區域動力,東部創造全國53%左右GDP的發展格局將進一步被中西部地區的快速發展所改寫,未來一個時期的中國經濟增長要更加注重有效激發西部大局的增長動力。二是高額群眾消費階段所釋放的消費動力。按照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理論來分析,我國已經開始進入“高額群眾消費階段”,伴隨社會保障體系的日益完善與居民收入的快速提高,中國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中的消費動力將日趨強勁,發揮更加重要的增長主動力。在2012年出口下滑嚴峻的態勢下,消費動力已經扮演起了經濟增長主動力的角色,充分說明中國內源式經濟增長的消費動力正在成長起來,中國在汽車、手機等耐用消費品,甚至黃金等奢侈消費品的消費方面,已經顯示出了巨大潛力,粗略估算2012年中國人均GDP將達到6200美元左右,伴隨中國收入倍增戰略計劃的實施,中國社會的消費潛力將使中國的市場變成全球最有投資價值與活力的市場,中國將有效實現從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模式向內源消費增長模式的轉型升級。三是城鎮化進程加速和基礎設施大規模建設所激發的投資動力。當下中國正處于城鎮化加速和基礎設施建設的關鍵性階段,一方面是城鎮化發展滯后、城鎮化進程很不均衡,城鎮化建設將是中國未來不可遏止的發展動力;另一方面是伴隨國家在鐵路、公路、信息、城市基礎設施等各方面的大規模投入,中國正在進入一個萬象更新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時期。按照“摩天城市網”的報告,中國有800多座在建和籌建的摩天大樓,是美國在建及籌建摩天大樓總數的近25倍,中國在未來10年內將成為全球擁有摩天大樓最多的國家;另據報道,2012年9月國家發改委一口氣就批復了全國20多個城市及地區的25條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總投資規模近萬億元,這些都是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巨大動能。可以說,源自這兩個方面的投資動力形成了中國經濟穩定向上的基礎動力。四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所催生的創新動力。伴隨國家轉方式促發展的基本政策導向,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已經到了必須以創新促轉型、以創新促升級的關鍵性階段,中國產業在高鐵技術、電子產業、網絡技術等一系列新型技術創新方面,不但與國際同行處在同一起跑線,而且在有些方面已經取得了技術領先與創新突破的重大成果,這正是推動中國實現從技術生產國向技術創新國轉變的重要力量。2005年中國擁有世界500強的企業數是18家,排在世界第6位,2011年已經上升到全球第2位,企業數達到69家;除了中國經濟的規模因素外,具有國際競爭和創新能力也是中國企業擠入世界500強不可或缺的硬條件。可以說,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政策導向所催生的創新動力,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繼續向上的又一強大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