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開國債期貨的條件已經具備,時機已經成熟。資本市場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已日趨成熟,同時也積累了多年的商品期貨和股指期貨交易經驗。而隨著2010年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相繼推出,為股市規避系統性風險提供了高效的風險管理工具,中國恢復和發展國債期貨交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逐漸具備。 國債發行和現貨交易利率的市場化,為國債期貨的重啟提供了重要前提。而國債期貨“復活”必將對我國經濟金融發展產生重要意義。綜合而言,國債期貨推出之后,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產生變化:第一,市場交易結構發生變化,金融期貨交易量迎來爆發性增長。可以預見,未來將形成由股票、期貨、國債、期權、權證、掉期、外匯、利率等產品組成的投資市場。其中,國債期貨又將對多個投資品種的交易形成直接作用的效應,國債期貨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股指期貨市場將互聯互通,金融市場內涵進一步豐富,投資渠道更為完善。第二,進一步改善金融要素定價體系。國債期貨推出后能夠改善國債發行效率、降低國債發行成本、完善國債管理體制,另外會使得定價機制產生一定的變動。由于此前國債發行是在銀行間市場報價,而在國債期貨推出后,源于期貨市場的價格領先反應和期貨市場的價格趨勢預測作用,都會對國債定價產生影響。此外,國債期貨的推出能夠通過市場化方式完善利率發現機制,使得價格能夠反映市場對于未來利率水平走勢的預期。這可用于輔助判斷未來國債市場和利率水平的運行趨勢,從而助推利率市場化進程。第三,資產管理市場迎來全面套保和宏觀對沖時代。目前,商業銀行是國債現券的最大持有機構,持有量超過了7.3萬億元,占總規模的2/3,因此,該類機構套保需求最為強烈。 值得注意的是,機構投資者已開始進行套利等組合化、對沖化投資,從而使得資產配置更趨向多元化,尤其是運用在宏觀對沖方面收益巨大。第四,國債期貨將通過財政政策發揮對實體經濟重大的支持作用,國債期貨作為對沖利率風險的衍生品工具,可以加強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抵御利率波動風險,擴大我國國債存量市場,強化我國財政政策的施展能力,為我國財政政策和實體經濟發揮更大的支撐作用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總而言之,國債期貨向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對沖工具,而且關鍵在于這是表達看空市場的一種途徑,可以預計,市場對國債期貨的需求會比較強勁。正如著名經濟學家華生所言,現在國債的數量和規模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參與的機構也大大增加,實力比較均勻,操縱的可能性很低。再加上期貨市場這些年有了長足的發展,期貨公司的數量不斷增多,相關監管比較完善。推出國債期貨對于促進債券市場的活躍,進一步發展直接融資都有積極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