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中紀委日前已下發通知,要求紀檢監察系統在職干部職工在6月20日前自行清退所收受的各種名目的會員卡,要求做到“零持有、零報告”。通知是有的放矢,時下,一些政府官員以“會員”身份出入高檔消費場所,相對隱秘地奢侈消費,這種新型的“會員卡腐敗”正在浮出水面。 正人先正己,中紀委的這個舉措,即使是一貫挑剔的聲音,也承認是正能量無疑。 從公開的大吃大喝到低調的貴吃貴喝,我們看到,自十八大以來,反腐始終還是保持著一個高壓態勢。正所謂反腐不留死角,不僅那些看得見的、廣為詬病的腐敗要用制度籠子關起來,那些不怎么顯山露水的、尚未成為人民群眾集中抱怨的腐敗如果也不放過,中央反腐零容忍的決心就更加擲地有聲。老虎和蒼蠅要一起打,不僅是豪言也是行動。劉鐵男等一批落馬的高官是老虎,清退會員卡等項舉措,就是在于杜絕蒼蠅的出現。 距離中央公布“八項規定”差不多也有半年時間了,相信會有一些官員是抱著“一陣風”的態度來看待這個事情的。在他們看來,政策的嚴厲程度是會隨著時間而遞減的,往往到最后就流于形式、不了了之了,到時候仍是舞照跳、馬照跑、酒照灌。這樣的預期如果成了氣候,“八項規定”的政策效力勢必被大大消解。 若要保持政策的嚴肅性,轉變作風、反腐防腐的工作就要保持一個持續的強度,各種相關的制度監督、約束、創新需要形成一個連綿不絕的“公布潮”,使得那些心存僥幸、不以為然的官員真正意識到,轉變作風、反腐防腐不是耍花槍,是動真格。持續不斷的制度反腐壓力,既提振公眾對政府的信心,鼓勵他們監督和揭發腐敗,同樣也對官員的日常行為施加影響,自覺或“被迫”廉潔自律。 幾乎每隔一段時間,中央部委就會有涉及反腐防腐的政策文件出臺,從不同角度來相應和細化“八項規定”,讓那些還念念不忘吃喝腐敗、打算擇機“重操舊業”的官員不敢輕舉妄動,不敢輕慢“八項規定”。這自是一個很好的態勢。治標也好,治本也罷,關鍵是治理的措施能夠紛至沓來。前不久,住建部發文嚴禁在公園內設立為少數人服務的會所、高檔餐館、茶樓等。相關專家就指出,“八項規定”出臺以后,隱蔽、私密又成了這些高檔會所的新賣點,更應引起警惕,極易被腐敗“借光”。對其的治理,顯然也是整個反腐防腐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 預防和整治腐敗,需要一個以分權和公開監督為核心特征的制度網,這個網應該建設得像高壓電網一樣,動輒就會觸電身亡。這是我們最終的目標,也是改革的彼岸所在。但在路上,我們還需慢慢地織網,只要是在織,一如我們現在持續不斷的制度努力,就會離夢想更近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