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4日出訪瑞士發表演講時指出,穩步推進股票、債券、保險市場對外開放。筆者以為,這為中國資本市場如何助力實現中國夢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堅持對外開放一直是中國證券監管部門的一個重要工作方向。在今年年初舉行的2013年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繼續積極穩妥地推進對外開放”被列為我國資本市場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而且,近年來,中國證監會在著力加強市場制度建設的同時,實施了一系列綜合改革措施,積極穩妥地推進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總體來看,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吸引A股境外投資者。自2003年7月第一家QFII瑞銀證券宣布買入4只藍籌股以來,QFII制度從無到有已有十年。十年來,中國已批準了220家QFII,累計獲批額度達到418.82億美元。不僅如此,去年,監管部門修訂法規,大幅降低了QFII申請門檻,滬深交易所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分別在美國、加拿大、歐洲、日韓和中東地區舉行了QFII推介活動,向境外投資者介紹中國資本市場和QFII法則情況。下一步,為解決長期困擾著QFII機構的稅收問題,中國證監會將會同有關部門,推動明確QFII所得稅政策,放寬投資額度和資金匯出匯入限制。此外,相關部門正在研究批準境外長期投資機構超過10億美元的投資額度。與此同時,證監會正在推動修改RQFII法規,擴大參與機構范圍,放寬對RQFII的資產配置限制,積極擴大試點規模。 從QFII及RQFII制度的確立和實施來看,我國資本市場運行平穩,不僅豐富了我國機構投資者的隊伍,引進了境外資金,同時還帶來了境外的投資理念與文化,促使了A股多元投資文化的形成,推動了中國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 其次,擴大證券業開放度。去年10月,中國證監會正式公布《關于修改〈外資參股證券公司設立規則〉、〈證券公司設立子公司試行規定〉的決定》,將中外合資券商外方股東的持股比例上限從原來的三分之一提高至49%;券商子公司申請擴大業務范圍的經營年限由5年縮短至2年。這是資本市場進一步開放的明顯信號,依據這一規定,合資券商將擺脫經營業務單一的束縛,全面開啟“全牌照”之路。 放寬證券業外資的市場準入、提高外資持股上限、逐步擴展業務范圍,不僅可以壯大券商隊伍實力,更有利于發揮外資券商在投行業務方面的長項,提升證券行業創新發展。 第三,加強國際合作,提升A股市場國際影響力。去年中國證監會、財政部與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察委員會(PCAOB)簽訂美方來華觀察中方檢查的有關協議,同意PCAOB派員工以觀察員身份來華觀察中方對在美注冊的境內會計師事務所質量控制的檢查。中國證監會、中國財政部與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察委員會簽署執法合作備忘錄,正式開展中美會計審計跨境執法合作。同時,中國證監會、中國財政部的有關部門將繼續與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察委員會進行磋商,探討如何以各方認可的方式對為在美上市公司提供審計服務的中國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日常監管。 近日,中國證監會還與MSCI等國際指數公司進行了溝通交流,對A股納入相關指數進行了探討。此舉不僅將為A股帶來巨額增量資金,還將為A股估值與國際接軌提供便利。 從吸引外資進入到國際合作和跨境監管,以上信息表明中國證券市場的開放程度進一步加深,國際投資者和各類中介機構也越來越重視A股市場,中國資本市場正迎來一個更加開放的時代,努力承載起國人的中國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