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著全球紛涌的降息浪潮,人民幣利率走勢顯得有些撲朔迷離。各種經濟數字顯示經濟運行處于放緩狀態,而物價漲幅又連續攀升,這兩難的處境讓中央銀行對調整利率不得不持更為謹慎的態度。 考慮到目前利率政策傳導機制的不夠暢通,對利率的任何調整都很難達到預期目標。在這種背景下,人們的思路應該更多地轉移到如何全面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上來。 審計署最近公布的審計報告讓人們增加了對這一改革的緊迫感。根據這份報告,一些銀行存在變相提高存款利率等問題。在中國經濟市場化程度不斷提升的今天,銀行的這類違規行為多少令人感到尷尬。處于利率非市場化的環境中,各種花樣的高息攬儲有其存在的空間,這些銀行愿意鋌而走險,表明這種行為有一定的市場需求和合理性。如何讓銀行、企業和老百姓在存款貸款利率方面有更多的選擇,放松利率管制政策也許是解決高息攬儲現象層出不窮的重要出路。 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一直在艱難探索中前行,但改革的路徑和手段逐漸清晰。以2012年中國人民銀行將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擴大到基準利率的1.1倍為標志,利率市場化改革有了突破性進展。加上此前央行推出的擴大貸款利率浮動區間舉措,利率市場化的穩步推進并沒有給金融市場帶來大的波動,并促使貸款利率水平明顯下降,銀行與實體經濟之間的利益格局正在發生改變。 顯然,日漸成熟的市場氛圍足以承受利率市場化帶來的各種沖擊。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全面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條件已經成熟,眼下正是啟動攻堅戰的好時機。 利率市場化改革是金融業自身發展的訴求,也是實體經濟更多享受金融業發展紅利的必然。利率制度設計上對銀行的過度保護應該加以改變。伴隨著利潤增幅從超常規步入常態化,銀行業此刻更需要在定價方面有更多余地,而實體經濟也需要在和銀行博弈中獲取更多話語權,這也是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改革的重要前提。 從市場上資金運行情況分析,目前貨幣供應量增速不斷推高,流動性總體上還比較寬裕,這樣的市場環境對深化改革十分有利。如果此刻加大改革力度,可以讓市場上的資金供求關系保持平穩,從而避免流動性劇烈波動現象的發生。尤其是放開貸款利率下限,對規避當前經濟放緩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十分必要。 至于存款利率上限放開可能給銀行業帶來的壓力,市場人士已經提出可以考慮首先選擇大額、長期定期存單等品種作為標的來運作。這樣的設計既能有效防范通脹預期、保持經濟平穩,還會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投資選項。 窗口已經打開,定奪需要勇氣。錯過這次良機,也許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成本會更加沉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