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高通脹勢頭難以遏制,巴西央行不久前宣布結束過去19個月的降息周期,將銀行間基準利率從7.25%提高到7.50%。此次加息,意味著巴西的貨幣政策進入無復蘇緊縮階段。巴西全國工業聯合會政策和戰略總監何塞·奧古斯托認為,提高利率對巴西整體經濟的發展利大于弊,是必要的,但制造業獲得的投資可能因此減少,成為“受害者”。
巴西近年來的通脹率一直維持在高位。據巴西國家與地理統計局4月中旬公布的數據,過去12個月,巴西通脹率累計為6.59%,基本與上一年持平,超過了政府4.5%的預期目標。大宗農產品、特別是食品價格上漲特別明顯。以西紅柿為例,其價格在過去12個月里上漲了122.13%。巴西民眾調侃稱,現在富人比闊,都要比誰吃的西紅柿多。
從表面上看,巴西通脹率居高不下主要是由供需不平衡造成的。近兩年,巴西東北部干旱及南部大雨,極大地影響了農產品的收成,供給減少直接導致國內食品價格普遍、快速上漲。從深層次看,通脹率高企還與巴西經濟結構不合理相關。一段時間以來,巴西政府一直通過拉動消費來提振經濟,此舉一方面顯著改善了勞動力市場,使失業率不斷下降;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人手致巴西工人工資不斷上漲,國內消費能力也隨之水漲船高。與此同時,巴西央行在過去的19個月里接連10次下調利率,將基準年利率從12.5%推低至7.25%,通過鼓勵信貸進一步推動消費,這間接地推高了通脹率。
高通脹對巴西經濟的危害非常大。相對于工資的漲幅,巴西國內物價的大幅飆升,實質上削弱了民眾,特別是底層民眾的購買力。現階段政府通過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措施已進入瓶頸期。目前,巴西經濟事實上可能面臨著一個更加糟糕的局面,即很多國家擔心的滯脹:一方面通脹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經濟低速增長。一段時期以來,巴西經濟深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特別是近兩年,增長率持續下降,2011年為2.7%,日前披露的數據顯示,2012年經濟同比增幅僅為0.9%,呈現出嚴重萎縮的狀態。
面對居高不下的通脹率和委靡不振的經濟,巴西政府一直避免使用過度強硬的措施,如提高利率等手段進行調節,其原因在于擔心削弱市場信心。此次巴西央行在經濟增長仍低位徘徊的情況下,啟動了價格因素,因此,有評論認為這顯然是巴西政府開出的一劑猛藥,雖說這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巴西目前的高通脹狀況,但這一作用是暫時的。高盛經濟學家阿爾貝托認為,此次加息有助于巴西央行重新錨定通脹預期。不過,巴西經濟的真正出路還是在于經濟結構改革,唯此方能增加競爭力,并吸引更多的投資,給經濟持續發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