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在引領全球經濟復蘇進程中的作用不斷增強,隨著其優秀的國際化、復合型人才不斷涌現,更多考慮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和關切,提升其在全球經濟與貿易體系中的發言權和代表性,正成為全球經濟治理中不可逆轉的一大趨勢 世界貿易組織(WTO)下任總干事首輪遴選工作近日正在緊鑼密鼓地展開。在當前世界經濟延續低速增長態勢、多哈回合談判久陷僵局的背景下,世貿組織無疑更加需要一位強有力的領導人。而來自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擔任世貿組織新“掌門”,既可以體現當前國際經濟格局變化調整的大勢所趨,也可以成為展現世貿組織遴選程序日臻成熟的重要例證,有助于進一步增強世貿組織。 2012年12月1日世貿組織正式啟動程序,提名即將于2013年8月31日任滿的現任總干事帕斯卡爾·拉米的接替人選。2013年1月1日至3月31日,由加納、哥斯達黎加、新西蘭、肯尼亞、約旦、墨西哥、印尼、韓國以及巴西提名的候選人在世貿組織總理事會會議上,分別闡述了各自的競選理念和工作規劃,內容主要涉及世貿組織面臨的問題、挑戰和應對措施等。目前,由世貿組織總理事會主席、爭端解決機構主席以及貿易政策審議機構主席組成的遴選小組正據此同世貿組織所有159個成員進行磋商,并將通過3輪至4輪遴選,最終由全體成員達成一致,確定下任總干事。 眾所周知,世貿組織是全球最大的政府間經濟貿易機構,被稱為“經濟聯合國”,在全球經濟與貿易體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領導人的遴選因此也就格外引人關注。那么,什么樣的新“掌門”才能夠進一步提升世貿組織的作用,大力推動全球經濟與貿易的合作與發展呢? 世貿組織選出的新“掌門”應反映當前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和調整。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和美歐債務危機接踵而至,發達經濟體在國際經濟體系中的實際份額及相應影響力顯著下降,而新興經濟體的影響力則大幅上升。可以說,當今世界,缺少了新興經濟體的支持,全球經濟的有效治理將成為空談;缺少了新興經濟體的參與,世貿組織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的作用將大打折扣。因此,世貿組織總干事的遴選應該反映國際經濟格局的深刻變化,增加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成員的發言權和代表性。 與此同時,世貿組織新“掌門”的遴選程序應不斷加以完善,嚴格遵守地區輪換制規則。根據世貿組織的不成文慣例,總干事應由“發達、發展中成員”及“不同地區成員”輪流擔任。自1994年世貿組織成立以來,5任總干事分別來自愛爾蘭、意大利、新西蘭、泰國和法國。這5人當中,除了泰國的素帕猜外,其余4人均來自發達經濟體。因此,來自新興經濟體或發展中成員出任新“掌門”,也應該成為世貿組織的必然選擇。 盡管誰將出任世貿組織下任總干事預計要到下月才能揭曉,但有一點卻是毫無疑問的,這就是隨著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在引領全球經濟復蘇進程中的作用不斷增強,隨著其優秀的國際化、復合型人才不斷涌現,更多考慮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和關切,提升其在全球經濟與貿易體系中的發言權和代表性,正成為全球經濟治理中不可逆轉的一大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