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交所發布新版業務指引,鼓勵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特別是股價持續低于每股凈資產的公司實施回購。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監管層倡導回購以來,總體而言激起的浪花不大。此次的新版業務指引發布后,上證指數4月2日小幅下跌0.30%。 回購是上市公司保護股東利益的一種手段。在境外市場上,回購被認為是現金充裕且需要為現金找到用途的企業的必然做法。1987年10月,美國發生股災,一周內約有650家公司宣布回購。在美股慢牛上漲的階段,其回購力度也與A股市場形成鮮明反差。今年2月,美國大企業回購股票的規模創下最高紀錄,股票回購總額自2009年美股開始反彈以來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 A股市場上,監管層在去年倡導回購,指出“在市凈率如此低的情況下,上市公司無論從自身出發,還是從保護持股股東權益出發,如果現金情況允許,都應該考慮回購股份。”然而,已有的回購潮涌并不十分洶涌。一項截至1月下旬的統計顯示,2012年以來有15家上市公司宣布回購計劃,合計擬用于回購股份資金達87.2億元。 就市場反應而言,不少回購計劃刺激股價反彈的力度有限。寶鋼股份去年8月宣布回購的首個交易日迎來漲停,但之后不是特別強勢。截至今年3月底,該公司已累計回購約6.25億股,支付總金額約為29.6億元,相當于回購計劃已完成60%左右。3月底的寶鋼股份收盤于4.73元,較回購宣布前累計反彈16.22%,但低于5元的回購價。 再看其他公司的回購,申能股份去年11月宣布回購不超過10億元,截至今年4月1日已回購約6.86億元,目前基本處于最高回購價附近,但其1949點以來的反彈沒能跑贏大盤;大東南截至3月31日共回購1348.63萬股,目前股價仍躺在去年1月以來形成的底部;孚日股份截至3月31日已回購占總股本的1.67%,最新股價創出今年以來的收盤新低;報喜鳥1月5日公布不超過1.8億元的回購計劃,4月2日收盤7.96元,較方案公布前跌去10%以上,且遠低于12元的最高回購價。 部分公司的回購沒能激活股價,存在多方面因素。一方面,有的公司并不處于盈利上升階段,基本面本身不被看好。寶鋼股份就存在這個“硬傷”,寶鋼股份董事長何文波在業績說明會上承認,無論回購前還是回購完成后的股票價格,主要受行業基本面、公司業績表現和市場預期的影響。大東南預計今年一季度虧損,孚日股份預計2012年凈利潤銳減90%以上,都難以靠回購計劃贏得市場認同。另一方面,圈錢與減持的噩夢揮之不去。報喜鳥的回購被媒體質疑為“雷聲大,雨點小”,3月25日才首次回購30萬股,支付總金額約256萬元。相反,報喜鳥高管忙著減持,回購方案公布以來的減持量超過200萬股,且發生在首筆回購實施之前。用友軟件2億元的回購計劃在1月完成,而其不超過18.79億元的定增方案被延期實施,被疑回購意在為再融資保駕護航。 回購概念股沒能成為香餑餑,并不說明A股市場不需要回購來穩定股價。實際上,A股公司欠缺的恰恰是真心維護股價穩定的誠意,而不需要只是用來作秀的回購與增持。此外,“圈錢市”至今存在,圈錢思想根深蒂固,以至于投資者認為倡導回購無異于“與虎謀皮”。上海證交所出臺新措施鼓勵回購,規定當年實施股票回購所支付的現金視同現金紅利,并將在再融資、并購重組等事項中給予支持,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回購的動力。不過,投資者眼中的回購更給力,不僅希望回購數量的增加,而且期盼回購的公司“心無雜念”。若回購的同時“心懷鬼胎”,難以避免投資者“用腳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