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底,第五屆金磚國家峰會將在南非召開,核心議題是建立金磚國家發展銀行和金磚國家貨幣儲備庫。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一旦各方落實相關議題,將深刻改變二戰后形成的國際金融秩序,大大提升中國為首的新興經濟大國的金融話語權。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金磚五國金融機制的強化,或將深刻改變全球經貿合作格局,加速全球治理結構優化的演進。
從必然性分析,金融危機爆發后,歐美經濟低迷,市場需求不足,新興經濟體普遍減速,客觀上倒逼發展中國家抱團取暖,強化南南合作。應該說,較金融危機前,金磚國家之間的相互依存度大大提升,合力謀變、合作取利的動力進一步增加。
從可能性分析,金磚五國都是新興經濟體的領頭羊,都是轉型中的發展中大國,普遍醞釀或推動結構性改革,而相關改革政策的落實,將釋放出更多合作機會。
譬如,俄羅斯提出調整經濟結構、平衡區域發展、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等改革計劃;印度著力推進零售、運輸、廣播電視等多領域市場化改革;巴西致力于構建自由市場、實施社會收入分配改革;中國則進入改革“深水區”,致力于促進效率與公平,強壯市場之手,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
另一方面,金磚五國經濟互補性十分突出,具備強化經貿和金融領域合作的基礎。譬如,中國是制造業大國,長于資本和資源密集型產業,而印度則在IT產業和人口資源方面見長,外包服務業較為發達;中國是能源和資源消費大國,而俄羅斯、巴西等國則是全球主要能源資源供應商。在人口紅利、資源紅利萎縮的背景下,中國企業面臨走出去的壓力,而南非、俄羅斯等國則急需以外來投資促進經濟結構優化。
事實上,新興經濟體之間強化經貿合作的進程早已開啟。從2001年至2011年,金磚國家間貿易規模增長了大約6倍。目前中國已成為巴西、俄羅斯、南非和印度最大貿易伙伴。此外,在相對充裕的外匯儲備支撐下,金磚國家在國際金融機構改革、貨幣互換、區域經濟談判等領域的合作日益緊密。
澳大利亞經濟學家郭生祥指出,上述條件決定了,金磚國家完全有條件、有必要深化合作,建立自己主導的新型國際經濟金融合作秩序。在美國意圖主導TPP談判,歐美意欲建立自貿區,全球區域化集團化經貿競合態勢漸次明朗之際,金磚國家深化合作層次、提高合作水平的緊迫性尤其突出。而建立金磚國家發展銀行和金磚國家外匯儲備庫,正契合了后危機時代的歷史趨勢。
建立金磚國家貨幣儲備庫,有利于調劑和優化配置金磚各國外匯儲備,深化貨幣互換,促進貿易和投資效能;建立金磚國家發展銀行則有助于分散外匯投資渠道,拓展合作領域,支持發展中國家發展,促進國際金融機構多元化。
從中國角度看,中國國際金融合作以人民幣互換為核心,目前中國已經同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貨幣互換協議。這次如果能夠通過金磚五國峰會成立上述兩個機構,相當于把貨幣互換向前推進了一步,將為中國今后可能與非盟、泛美銀行、OECD等國際組織實現類似合作創立藍本,極大地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和中資走出去。
從全球治理角度看,金磚國家的合作或許將成為克服當前全球困境的一劑良藥。人們熱切期盼,“金磚”能夠承擔起破舊立新的使命,撬動全球變局,創造一個更為公平、更為高效、更為可靠的全球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