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跳水之際,證監會再發利好。證監會于近日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2013年將繼續加快長期資金入市,壯大機構投資者力量,并推動本土機構投資者發展壯大。其中,住房公積金入市相關研究準備工作已經順利啟動。(2月27日《東方早報》) 證監會正在推動長期資金——“三金”入市,輿論高度關注。不過,對于養老金和住房公積金上市,坊間卻頗有疑慮。一是顧慮入市的資金安全性。據悉,上證綜指從2001年6月14日創下2245點高點,到2011年12月13日跌至2245點,在10年時間里中國股市神奇地出現了“零漲幅”,連財大氣粗、精于投資的基金公司也賠得一塌糊涂。公眾自然擔心養老金和公積金入市是“肉包子打狗”。 二是入市的程序。按理說,只有養老金和住房公積金的繳納人才有權決定能否入市。但從目前已經試點養老金入市的省市來看,他們并沒有征得繳納人同意,那么公積金入市是不是也可能繞過繳納人這一關? 盡管人社部曾表示,養老金入市安全第一增值第二。我們相信,住建部也會表態,住房公積金入市安全第一增值第二。但中國股市的長期表現,卻難以讓公眾放心和樂觀。所以,有關部門還需制定有效措施,防止公積金入市成為“肉包子打狗”。更重要的是,在決策程序上應尊重住房公積金繳納人,就入市方案征得繳納人認可。 即便住房公積金入市暫行試水,也要充分論證多個公眾關切的問題。比如,究竟拿出多少公積金入市才合理?住建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全國住房公積金余額總計為2.1萬億元。顯然,這2.1萬億資金不可能全部都入市,因為住房公積金不僅需要支持保障房建設,而且也需要留出充分余額,保障個人使用公積金等正常支出。 作為一種以資金互助的形式,保障公民住房權益的制度,住房公積金應該更多用于百姓互助買房,而不是用來拯救股市。如果入市目的主要是用來撬動股市,不僅公積金本身有風險,而且也會偏離了住房公積金制度的本意。所以,對于住房公積金,保值增值是次要的,互助買房才是最主要的,希望有關部門清楚這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