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春節是一個喜慶的日子。陶醉在年文化的氛圍里,人們總是自覺不自覺地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期許。然而世界并不完全像歌舞升平的春晚所表現的那樣滿是祥瑞,這些天的一些見聞就讓人頗有啼笑皆非之感。 一位常駐北京的同事,在春節前夕調回深圳工作。他欣喜地發現,短短幾天,折磨自己多年的老毛病鼻炎,竟然奇跡般地消失了。 這位逃離霧霾的同事感到慶幸。盡管深圳的空氣質量算不得完美,但相對于北京確實好很多,這位同事的經歷可以做個旁證。 空氣和水是生活中須臾不可或缺的東西。可是,在我國的許多地區,包括首都在內,空氣質量已經淪陷——就在人們準備迎接蛇年到來的時候,北京的PM2.5數據數度“爆表”。而另一個令人悲催的消息,也在春節這個時候不合時宜地傳播開來——一位公益人士微博爆料稱,在山東濰坊,化工廠、造紙廠將致命性污水通過高壓水井壓到地下逃避監管,而地下排污法已在很多地方悄悄進行多年。消息傳開,網絡上立刻炸了營,網民紛紛譴責企業無良、政府瀆職。 最新的消息是,濰坊市政府作出回應稱,已排查700多家企業,暫未發現網民反映的問題。同時實施有獎舉報,最高獎勵10萬元。 真相尚待進一步澄清,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中國水資源正在遭受越來越嚴重的污染。中國水資源總量的1/3是地下水,有專家稱全國90%的地下水遭受不同程度污染,60%污染嚴重。而據新華網報道,對118個城市連續監測數據顯示,約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嚴重污染,基本清潔的地下水只有3%。 再觸目驚心的數據,接觸多了,也會變得麻木。但這一次關乎空氣和水,無論百姓還是官員,都應該同氣相求。畢竟,空氣沒有特供,水資源關乎子孫后代。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如何實現科學發展,黨的十八大報告已經指明了大的方向;而如何付諸實踐,則需要官方和民間的共同努力。 按照我國的傳統習俗,到今天,年還沒過完,那么不妨再一次祈福:在我們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時候,讓我們從擁有最基本的東西——安全、干凈的空氣和水——開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