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市40余家ST類公司早已在風險警示板向投資者“警示”風險了,而深市被終止上市的*ST炎黃、*ST創智兩公司至今也沒有進入退市整理板。相反,兩公司在上周五同時發布的公告均顯示,它們不愿接受退市的命運。
根據深交所《退市整理期特別規定》(下稱《特別規定》),這兩家處于重組進程的退市公司,到底是選擇進入退市整理板還是繼續籌劃或推進資產重組,應該由股東大會審議決定。但*ST創智卻決定不召開股東大會繼續推進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其理由是2011年5月27日深圳中院裁定批準了《創智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整計劃》。
其實,從2011年至今,*ST創智大股東曾先后三次拋出重整或資產重組方案,但都被中小投資者否決。即使是后來由部分股東發起的自救行動,也由于方案本身的原因不了了之。因此,如果*ST創智的重組方案仍然是老調重彈,在股東大會上被投資者否決的概率極高,也意味著其進入退市整理板將是板上釘釘。正因如此,*ST創智決定“繞過”股東大會直接推進重組。*ST創智此舉有違反《特別規定》的嫌疑,但是,一個部門的行政法規顯然無法與具有司法效力的法院裁定相抗衡。因此,*ST創智不召開股東大會直接推進重組,雖然不符合深交所的相關規定,卻是合法的,這也凸顯出制度建設上的漏洞。
*ST炎黃、*ST創智欲對退市說“不”還有其他原因。在滬深兩市2012年1月1日前暫停上市的公司中,即使是按照“新老劃斷”的標準,16家獲得“新生”的公司中有8家是“有條件恢復上市”。既然是要達到有關條件之后才能恢復上市,就說明其目前并不具備相關的條件;既然審議時并不具備相關條件,這些暫停上市的公司就應該與*ST炎黃、*ST創智一樣終止上市,等到條件達標后再重新申請恢復上市。而監管部門“有條件”地將這些公司放生,至少對*ST炎黃、*ST創智這兩公司來說是不公平的。
一家上市公司是該退市還是恢復上市,制度才是唯一的衡量標準。否則,制定制度就沒有任何意義。*ST炎黃、*ST創智是否會在退市整理板掛牌?監管部門又將如何出手?我們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