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史無前例的針對IPO在審企業的打假行動展開,各方將目光聚焦于能否化解IPO“堰塞湖”。實際上,遏制造假與變臉之風比減少IPO數量更為重要。IPO打假的成效如何?關鍵看有沒有對遏制造假與變臉行為起到懲戒作用。 截至上周五,IPO排隊企業已達882家。對于疏通IPO“堰塞湖”,監管層采取的措施包括引導企業場外掛牌、降低H股IPO門檻、財務打假刷掉不合格企業等,即所謂的“嚇退一批,分流一批”。在這些手段中,“分流一批”的作用遠不及“嚇退一批”。向新三板及H股市場分流的效果未必很理想,企業的自主意愿不會十分強烈。融資不能單走“獨木橋”,但在巨大的圈錢與造富收益的誘惑下,企業還是最為盼望登陸主板、創業板及中小板。正因為此,新股IPO從浙江世寶去年9月28日招股、10月26日網上發行以來“擱淺”,但在審公司的排隊數量仍不斷增多。截至去年11月8日是792家,兩個月時間里又新增近百家。按目前的趨勢,IPO排隊突破900家將近在眼前。 真正有助于疏通IPO“堰塞湖”的手段是打假并嚴懲,把造假與變臉的“南郭先生”請出局。同時,形成有效的懲戒作用,讓在審隊伍以外的“南郭先生”不敢隨便打IPO的主意。業內已猜測在審的
“南郭先生”數量不少,因業績變臉而被“嚇退”的公司或將有一大批。證監會日前召開的IPO在審企業2012年度財務報告專項檢查工作會議明確,“若創業板首發公司2012年度經營業績出現下滑,導致不符合發行條件的,發行人和保薦機構應盡快撤回發行上市申請。”由此,有投行人士分析稱,在審的創業板公司估計有四至五成因業績下滑而被迫撤回發行申請。如果再算上非業績原因被中止審查等因素,目前排隊的企業至少會有400家最終被迫撤回發行申請或者被中止審查。 若有相當數量的公司被“嚇退”,此次IPO打假稱得上有一定力度。然而,IPO打假不能只是掀起一時的風暴,應該以此為契機進一步遏制A股市場上的造假與變臉之風。否則,針對現有800多家在審公司的專項檢查只是特殊時期的權宜之計。“嚇退一批”之后還會冒出新的一批,IPO“堰塞湖”總量的化解難以樂觀。 監管部門表態了不少
“狠話”,例如,創業板部主任馮鶴年指出:“對于招股前業績變化而隱瞞不報的將加大處罰力度。今后如有再犯,不會再像以前一樣給機構警示函、給個人三個月不受理的監管措施,肯定會比現在的處罰重得多。”對此,投資者期盼嚴懲不僅僅是警告,而在此次IPO打假行動中明顯體現。如果沒有嚴懲,再多核查也只是走過場,A股市場還是難以擺脫造假、變臉及圈錢之禍。 兩次闖紅燈扣12分,扣留機動車駕駛證,并參加科目一考試。正因為對闖紅燈嚴懲不留情面,處罰之痛超過以前的單純罰款,新交規的懲戒作用有目共睹。投資者不禁要問:監管部門為IPO打假配套的處罰力度,能否產生超過新交規的懲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