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發布了中國首份腫瘤發病情況登記年報,這份《2012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甫一出爐,就事實上以冰冷的數據宣告中國已進入與腫瘤鏖戰的前沿陣地。 當前中國腫瘤病發率和死亡率都呈加速發展態勢。該年報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新發病例為312萬,死亡病例為270萬,相比全球66億人口每年新發病例1000萬左右,死亡500多萬人,中國占比分別達31.2%和54%左右。粗略計算中國每年腫瘤新發病率占總人口的千分之二點三,顯著高于全球的千分之一點五。 一般來說腫瘤發病率高與人口老齡化等有關,因為人壽命越長,越容易患癌。美國國家癌癥研究中心數據顯示,美國腫瘤診斷時的年齡中位數為70歲。不過,中國腫瘤發病率日趨年輕化等,意味著把腫瘤高發歸于人口老齡化有失偏頗。去年國際醫學權威《柳葉刀》的數據顯示,據中國官方數據測算,2011年中國災難性醫療支出發生比例為12.9%,即預示中國有1.73億人陷入腫瘤等慢性病困境,其中腫瘤發病年齡提前了15~20年,35~55歲發病群體比率上升。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的數據也顯示,35~39歲和40~44歲的每十萬人腫瘤發病率,分別為87.07人和154.53人。 這種腫瘤發病率不合常理的年輕化,最重要原因與環境污染、食品安全等直接相關。以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居第一的肺癌為例,中科院研究發現PM2.5濃度與肺癌發病率的相關性高達0.97,且滯后期長達7年。中國大多數城市PM2.5都過高,令人擔心在PM2.5高濃度下,國內肺癌新發病率或將呈加速態勢。 相比很多發達國家以前列腺、乳腺癌等為主,中國以肺癌、胃癌、結直腸癌和食管癌為主的腫瘤高發,更顯示出與空氣等環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隱患等的相關性。如目前空氣污染和食品安全等使腫瘤發病年輕化,體質下降的老年人就更難抵御空氣污染等侵蝕。 當前腫瘤高發將使中國陷入災難性醫療支出困境。如目前惡性腫瘤的平均治療費用(化療)為15萬元,而能提高患者存活率的生物個性化靶向藥物,其治療費用則數倍于傳統化療。由于腫瘤患者趨向年輕化、白領化,患者對生命的訴求顯著高于老人、農村人口等(中國腫瘤患者五年生存率在20~30%,顯著低于美國的81%),這將導致大量患者傾向于積極醫治,并不惜血本嘗試靶向藥物治療,進而花費掉長期積累的家庭儲蓄,而陷入因病致貧,并將加重各地醫保體系的支付性貧困壓力;同時也會導致其他居民增加預防性和篩查性醫療服務支出。由于中國目前有1.73億人面臨災難性支出困境,因此這將降低國民經濟體系中的真實儲蓄率,抬高整個社會的融資成本和經濟運行成本,壓低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 患者的年輕化和高學歷化等,將導致數千萬本可創造財富的勞動力,卻因患病而提前進入被動消費期,影響即期和遠期勞動力市場的有效供給,抬高勞動力價格,導致經濟即期和跨期的財富折損。 由此可見,當前腫瘤病高發和趨向年輕化,如同貧富差距過大和公共服務不均衡等,都是唯增長主義理念帶來的健康赤字。因此,唯有構建環境友好型、生態文明化的發展,把經濟增長交給市場和私人部門,政府職能回歸于公共服務和外部化治理,加快構建有效的環境治理和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才能避免經濟增長與環境破壞、和人力資本敗落的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