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歐盟主要國家股市2013年迎來了開門紅,但已開始的這一年卻難見喜色。市場普遍估計,歐債危機仍將繼續困擾大部分歐盟國家,而經濟前景則如霧里看花,最憂心的是法國已成了新的問題國家。這可是歐盟難以承受之重! 在意大利,由經濟學家出身的總理蒙蒂與一流教授專家組成的內閣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危機狀況有所好轉。例如通過政府無限制收購國債,為危機銀行提供援助貸款等,使西班牙和意大利又能夠通過較低成本在市場上融資,進而使危機暫時告一段落。但是它卻并未結束危機,因為其根源并未被徹底醫治。歐洲央行宣布無限制地購買危機國家的國債,既暫時穩住了危機國家,同時也為2013年的局勢埋下了隱患。由于將部分國家的違約風險演變成為整個歐元區國家共同承擔的風險,繼而屈服于通過貨幣政策解救國家財政政策所犯下的錯誤,很可能會引發由于混淆貨幣與財政政策而產生的危險。況且,歐洲央行這項無限制購買危機國家國債的措施也會使這些國家現有的救援政策陷入癱瘓,并導致長期的通脹。所以,世人需要清醒認識的一點是,歐洲央行的這種援助政策不是永久的。如果希臘、西班牙、意大利的實體經濟再出什么麻煩,危機又會在歐洲卷土重來并變本加厲。 據安永最新研究報告的預測,2013年歐洲總體經濟將會萎縮0.3%,歐元區的失業人口將達到2000萬,其中最嚴重的是希臘與西班牙,兩國失業率分別將會上升27%和28%。這勢必會加重國家社會福利負擔,進而使兩國的經濟復蘇雪上加霜。 作為解救歐債危機的主要出資國,德國的情景相對樂觀。在2013年歐盟整體經濟預測增長0.4%的水平下,德國經濟預期會增長1.4%。有經濟學家預測,從2013年初開始,德國經濟就會有所復蘇。據一項調查顯示,德國企業家雖然認為目前的企業經營環境與經濟狀況較差,歐債危機未來前景仍不明朗,但他們都看好未來的六個月。 在歐元區大多數國家仍繼續蒙受金融危機煎熬的時候,德國很有可能躲過一劫,甚至經濟還會繼續增長,這要歸功于德國私人消費者的需求,外加向東歐、亞洲、美國的出口。這一切足夠支撐德國經濟在這一年的增長。德國經濟的出口依賴性很強,但在危機期間,國內需求的旺盛挽救了德國經濟。但同時應看到,德國國內私人消費能力又是同個人收入水平相掛鉤的,它決定了私人消費水平的高低。由此有人要求:2013年為人均工資水平增長四個百分點之上,用以保障來自國內私人的消費能力。此外,來自新興市場國家的需求,也足以用來彌補平衡因歐元區本身下降的消費需求。但這對政府提出了很高要求:需要重新建立起人們的信任感,并繼續加大刺激對經濟的投資規模,加大改革的魄力和力度,改變承諾太多,兌現措施太少的局面,建立一個簡單并且公正的稅收制度。 不過,話要說回來,2013年德國經濟下滑與重新上升的可能性同樣高,因為其不確定性很高。由于缺乏投資積極性,很多德國中小型企業面臨破產。特別在對生產型企業投資程度的依賴性很大的運輸、物流以及建筑行業。如果2013年仍舊缺乏投資意向,那么這些中小型企業將難逃破產厄運。此外,如果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繼續發酵,那么迄今為止所有這些恢復經濟的努力都會功虧一簣。 作為歐元區第二大經濟體,法國經濟在明顯衰退。據預測,
2013年前兩季,法國經濟增長率僅能達到0.1%。要使法國經濟增長,首要前提是將其財政赤字控制在國內生產總值的3%之內,而這個目標是幾乎不可能實現的。經濟下滑繼而會導致失業率上升。向富人征稅的政策遭遇了法國富裕階層強烈抵制,標志性企業老總、大牌影視明星移民比利時、俄羅斯的新聞炒得沸沸揚揚,弄得愛麗舍宮好不尷尬。 如何使迄今為止已經做出的努力不半途而廢,如何加強各國經濟與財政的協調,更加嚴格地控制國家財政支出,以及金融交易稅的實施等,都會繼續牽動著歐盟政治家、企業家和學者的神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