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12月28日上證綜合指數已較2011年底略有上升,但2012年滬深股市在各大經濟體中墊底已沒有懸念。2012年道指上漲7.97%、港股恒指上漲22.28%,日經指數上漲17.56%,法國CAC40指數上升15.61%、英國富時100指數最差也漲6.77%。從現實來看,滬深A股行情的起落,既與實體經濟大勢相悖,也常與企業業績優劣關系不大;既難以作數量分析,也難以作理性預測;短期炒作風險甚大,長期投資風險莫測。
QFII作為外國機構投資者進入中國,他們不僅有在成熟市場多年操作的經驗,也有一支強大的股市大勢研究隊伍,但在過去三年,QFII平均虧損幅度也高達33%。QFII如此,更何況國內中小投資者?比如今年3月有投資者以29元買入徐工機械,目前已虧損了63.4%;中石油5年前從H股回到A股,股價至今已跌去81.92%,累計市值蒸發5.7萬億。可以說,近三年來,國內二級市場絕大部分投資者都處于這種狀況。
市況如此,難怪中小投資人紛紛遠離股市。中登公司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23日,兩市1.39億股票賬戶中,有3021.5萬戶處于休眠狀態,而與此同時,目前有800多家公司在等待進入股市。因為,在現有制度安排下,公司只要能上市就能輕易地募集到巨額資金,可讓許多上市公司股東一夜暴富。過去兩年多,國內創業板造就了736位億萬富翁及2489位千萬富翁。
滬深股市存在這樣的怪相,細究起來,是現有制度規則的缺陷使然。由于滬深股市建立之初不僅以計劃經濟為背景,而且制度設定是以政府權力為主導,這種政府權力既包括了對市場直接管制與審批之權力,也包括了政府通過其政策左右股市變化的間接權力主導。在這種制度框架下,投資者收益大小不取決于投資者成本收益分析及對市場之判斷,也不取決于市場經濟形勢發展大勢,而是取決于與政府權力距離的遠近。離政府權力最遠的中小投資者或自由進入股市的投資者要想通過股票投資獲益難度之高可想而知,而對與政府權力近的人來說,則上下其手,游刃有余,而這與現代股市利益最為均等、最為民主、最非人格化的市場特質完全背離。
所以,12月14日以來滬深A股連續升勢,并非走出了熊市或牛市啟動,而是基于新一任領導集體上任后調整政策的期許。十八大確立了中國下一步經濟制度重大改革將把中國經濟帶向一個新發展方向的前景,所以,市場這種期許不僅在于調整經濟增速,加大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力度,增強經濟發展內生活力和動力,啟動城鎮化建設,更在于將推出一系列重大制度改革,并通過這種制度改革重新調整當前各行各業各部門不公平不合理的利益關系。比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要勇于打破當前利益固化的藩籬,李克強副總理一再強調的改革是最大紅利等。
顯然,要將這些原則具體落實到滬深股市的發展與繁榮上,就不能僅局限在對當前股市的技術性糾偏上,而非要通過重大制度改革來調整當前股市的利益關系不可,進而逐步建立起一個公平公正的市場,并讓廣大中小投資者能真正站在公平公正的平臺上分享中國社會經濟的增長成果。而就當前A股炒作的概念來看,更多放在城鎮化的城市版圖擴張及巨量城市固定投資增長上,放在明年經濟增長回升上及央行貨幣政策進一步放松上。如果僅僅如此,這一波行情上漲動力就有限。
所以,在筆者看來,這一波上漲行情能走多遠,明年滬深股市能否振衰除弊,很大程度上并不取決于實體經濟走勢,不取決于金融市場流動性,而取決于能否通過切實推動重大制度改革以真正調整長期被扭曲了的股市利益關系。比如,重新清理股市法律制度,通過公共決策方式制定平衡利益關系的法律制度;清楚界定監管者的職能、建立對監管者的嚴格監督制度;確立公平公正的市場規則,減少政府權力對市場價格機制參與和干預,減少政府對股市信用的隱性擔保,嚴厲打擊內幕交易及各種對股市的價格操縱;建立并完善真正能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的制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