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股的塑化劑風波,被疑有幕后推手促成,這對于持有白酒股的投資者是巨大的損失,但對于整個資本市場的成熟卻具有重大意義。本欄認為,白酒塑化劑事件,值得投資者警惕類似的風險。 本文標題中的主動做空,也有人稱之為惡意做空,指大資金先通過融資融券交易賣空白酒股,然后再揭露其問題,以達到從股價暴跌中獲利的目的。這種做法從感情上講讓投資者難以接受,有點兒把快樂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意思。而且選擇揭穿塑化劑事件的時機也有動機不純的嫌疑,這些都是讓投資者感到不愉快的原因。 但是換一個角度想問題,假如有大資金先大量買入某只股票,然后再公布其利好消息,推動股價上漲,以便達到獲利的目的,這就不會讓投資者感到反感。但是這兩者從本質上沒有太大的區別,都是大資金通過股價的變動從中漁利,中小投資者因此遭受投資損失。只因為兩者方向不同,于是給投資者心中帶來不同的感受。 本欄認為,股市具備做空機制,并且做空機制能夠給資金帶來收益,這就是資本市場的一個進步。如果有投資者因為發現了上市公司存在的問題而提前做空并獲得投資收益,這是投資者的本事,與投資者找到了成長性好的企業應該一視同仁。 由于發現上市公司存在的問題能夠獲得收益,這將鼓勵更多的人認真研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尋找可能引起上市公司基本面變化的因素,找出好的公司和找出壞的公司,都是價值投資。 還說貴州茅臺,從邏輯上講茅臺酒完全沒有必要添加塑化劑,因為供不應求的茅臺酒深受消費者喜愛,廠家如果還要添加其他東西,除了增加生產成本之外,沒有任何好處。 真正引發茅臺等白酒股下跌的原因,有白酒行業超高的利潤率、近期倡導節儉的工作作風,以及白酒股歷史上過高的股價和抗跌性,在股市熊市的末期,需要強勢股全面落敗,才能最終迎來一波新的牛市。 對于看起來不是很好的事物,投資者也不必過分排斥,如果投資者能夠學會做空盈利,那也可以增加一個新的獲利途徑。國際資本市場,充滿著做空獲利的案例,都值得A股投資者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