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正在復蘇的信號已經確立。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12月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11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6%,比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不僅在50%枯榮線上方站穩腳跟,同時也是連續第三個月回升。 中國制造業從收縮狀態進入擴張區間,顯示中國經濟增長的動能已經開始企穩回升,進一步證明中國經濟正在回暖的格局。隨著各項穩增長措施的推進,經濟景氣度將進一步呈現回暖態勢。事實上,PMI先行指標回暖并非特例,而是近期公布的令人眼前一亮的眾多宏觀經濟指標之一。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9.6%,比9月份加快0.4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81%,達到6月份以來環比最高水平。與此同時,前10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0.5%,今年以來首次“轉正”。其中,10月當月同比增長20.5%,較9月漲幅擴大12.7個百分點。持續低迷的外貿領域也傳來難得的好消息:出口增速從8月份的2.7%連續兩月上行至10月份的11.6%,同時,進口增速也從8月份的負增長升至10月份的增長2.4%。 正如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在十八大期間所表示,10月中國經濟企穩的跡象更加明顯,完全有信心實現今年經濟發展的目標。鑒于這種良好的經濟發展情勢,增強了投資者的信心。11月14日,美銀美林最新發布的11月份基金經理調查顯示,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前景的信心創三年新高。在受訪的亞太區、全球新興市場及日本投資者中,51%的投資者相信中國經濟明年會走強,為2009年7月以來對中國經濟感到樂觀的最高比例。這一比例從10月份5%大幅上升46個百分點,創2009年2月以來最高單月漲幅。 不過,我們也不能對此過于樂觀。由于需求仍然弱于供給,這說明經濟企穩反彈的態勢并不穩固。其中幾項弱勢數據值得引起關注:11月,小型企業PMI為46.1%,比10月下降1.1個百分點,該指數自2012年4月以來一直位于臨界點以下。此外,生產指數回升減弱,報52.5%,比10月上升0.4個百分點,升幅較10月縮小0.4個百分點;購進價格指數急劇下滑,由上月54.3%下降到50.1%;從業人員指數為48.7%,比上月下降0.5個百分點,連續6個月位于臨界點以下。 PPI的走勢也值得注意。10月PPI環比上漲0.2%,為5個月來首次環比回升,一方面說明企業利潤周期的拐點已經顯現,短期經濟處于筑底企穩階段,另一方面,說明去產能約束下周期性行業的景氣恢復仍需要一段時間和過程,實體經濟還需繼續發力。PPI環比能否繼續企穩反彈是衡量總需求復蘇持續性的重要指標。如果PPI環比增速在11月重新落入負值,則說明此前需求的改善可能主要來自季節性因素,較難持續。而鑒于目前歐債危機仍多曲折,美國面臨財政懸崖,所以我們對未來外需前景仍難以樂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