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匯豐銀行發布11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為50.4,較10月49.5的終值繼續回升,這是該數值在連續13個月低于50后首次重返榮枯線以上,表明制造業回暖的趨勢進一步加強。 雖然宏觀經濟企穩上升、制造業回暖,但恐怕難以確定經濟增長動力已經恢復。 自2010年第四季度以來,我國GDP增速已經連續7個季度回落。外需不振,內需增長較慢,明顯延長了實體經濟的去庫存周期。直至今年10月,最新一輪的去庫存周期才接近尾聲。在“再庫存”的帶動下,加上投資項目落地加快,多項宏觀經濟指標運行出現回穩態勢。但微觀層面企業經營困難沒有明顯緩解,應收賬款仍在高位,外部需求依然疲弱,出口在10月份增長11.6%后再度走軟。 從匯豐11月PMI的預覽指數中的分項指數看,“再庫存”拉動制造業景氣增長的特征較為明顯。11月,制造業新訂單擴張減速,出廠價格轉向下降,采購庫存轉向擴張,產成品庫存萎縮減速,顯示市場需求依然疲軟,企業未來預期總體較為謹慎。特別是制造業投入價格加速上漲,導致企業采購數量加速擴張,而供應商供貨時間拖延加劇。由此不難發現,當前宏觀經濟回穩的基礎還很薄弱,而制造業投入價格上漲較快,反映出通貨膨脹隱憂依然存在,對此仍需保持高度警惕。 宏觀經濟增長放緩,金融風險浮出水面,企業之間三角債務鏈條關系復雜,拖欠貸款、拖欠貨款的事件增多,這將會明顯增加宏觀經濟運行風險。從監管當局的數據看,今年我國商業銀行關注類貸款增加較多,且不良貸款余額連續增長,以信托為中介的影子銀行體系融資規模和風險增長較快,還有一些尚未完全暴露可能存在逾期的貸款,都將增大宏觀金融的不穩定性。對此,需要高度警惕,盡早摸清信貸資產質量,建立應急處置預案,著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 綜上分析,在全球經濟普遍放緩背景下,我國經濟率先恢復增長動力的基礎仍然較為薄弱。當前宏觀經濟回穩,主要是“再庫存”的拉動,但疲弱的市場需求很難擴大微觀層面的“再庫存”規模,這也決定了我國制造業回升的力度與空間將十分有限。房價上漲預期再次形成,而宏觀金融風險增大,將是阻礙我國經濟企穩回升的兩大因素,需要高度關注,加強政策儲備研究,以及時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