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7年10月15日至昨日,經過60個月的下跌調整,上證綜合指數從6124.04點下跌至2008年10月28日的1664.93點反彈,再下跌至昨日的1995.17點,深圳成份指數也同步從19600點下跌至昨日的8150.84點。在全國投資者信心低迷之時,恰遇以希臘為首的主權國家債務危機席卷全球。目前由前期的美國“次級貸危機”已經擴散到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并且已經向全球實體經濟擴散,中國也不能幸免,投資者擔心未來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和經濟危機還會給全球證券繼續帶來沖擊,大多數投資者目前不看好后勢的市場仍然籠罩在心頭。 那么,中國證券市場的底部在哪里?中國股市走向未來將如何演繹?筆者對國際國內證券市場經過20余年的潛心研究,發現中國股市未來并沒有大家想象得那么悲觀。 當上證綜合指數2012年11月21日跌至1995.17點時,深滬兩市跌破凈資產的A股動態個股已經達到93家,占整個上市公司已交易總數的3.64%比例。上證綜指平均市盈率為12.35倍,比2005年6月6日998點時的16.6倍還低。而2012年11月21日,深滬兩個證券交易所滬深300指數的動態平均市盈率(PE)僅為9.8倍。這兩個數據已經低于2005年6月6日的平均市盈率(PE)數據。 據統計,上證綜合指數下跌至11月21日的1995.17低點時,A股的整體平均靜態市凈率(PB)
為1.43倍,2008年A股的整體平均動態市凈率(PB)則為2.07倍,而2005年6月6日的A股的整體平均(2005年一季度報止)市凈率(PB)雖然低至1.63倍。而現在已經大大低于歷史上最低市凈率。 從分紅率對比來看,2005年大熊市平均兩市分紅率不足1.58%,而按2008年中國證監會文件規定上市公司融資3年期滿后要再融資,每年分紅不得低于年利潤30%,計算兩市主體300指數2008年至2009年加權模擬測算,應在1.9%-2.3%之間。這一數據也遠高于2005年大熊市的分紅率,而且這是在中國銀行業預期未來還處于降息的周期中。因此,估值回報的優勢彰顯。 而中國最有投資價值的藍籌股板塊是滬深300的上市公司,據從2008年10月28日滬深證券交易所提供的權威數據計算,當股市低谷時的動態市盈率平均為13.68倍,這一數據也大大低于美國道瓊斯股指上市公司平均18.7倍的動態市盈率。 中國股市的投資價值已經凸顯,從股票市盈率、股票市凈率、股票分紅率的三大評估指標綜合來看,中國股市對照歷史走勢已經達到歷史相對谷底,后市再創新低的可能性已不大,等待的將是股市的整固底部、修復指標后的企穩和盤升。政策方面,近期出臺的一系列舉措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增強投資信心和穩定市場預期。 由此,中國證券市場的嚴冬即將過去。經濟觸底后的中國新一輪經濟運行周期即將開始,新一輪中國股市牛市周期將不久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