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貿易摩擦,是忍氣吞聲、徹底放棄,還是拿起法律武器維護正當利益?中國鞋企奧康為我們提供了尋求法律途徑積極應對的樣板。 歐盟高等法院日前正式下達判決書,裁定奧康訴歐盟皮鞋案措施涉及的歐盟反傾銷法規的某些條款解讀正確,并推翻此前歐盟普通法院作出的一審裁定。19日晚間,奧康正式公告此事項,標志奧康最終贏得了抗辯歐盟反傾銷的勝利。 中國皮鞋業與歐盟之間的貿易摩擦始于2006年10月。歐盟決定對中國皮鞋征收為期兩年的16.5%的反傾銷稅,且在反傾銷征稅期滿后,再以落日復審為名,將反傾銷措施再延長15個月。奧康等5家中國企業奮起抗爭,上訴至歐盟初級法院。2010年4月,在歐盟初級法院宣布駁回中國5家鞋企的訴訟請求并宣布中國鞋企一審敗訴后,其余4家鞋企宣布放棄上訴,而奧康則繼續堅持上訴至歐盟高等法院,最終勝訴。 奧康有關負責人坦言,反傾銷讓奧康學會應對國際貿易糾紛,學到了更多的國際貿易相關法律知識,這對奧康的國際化十分有益。而在反傾銷的抗爭中,奧康出口的產品結構生產工藝得以改進,單價也達到20美元以上。 有專家指出,奧康的勝訴不僅為公司今后發展帶來積極影響,也有助于促進歐洲法院對反傾銷調查的相關條例進行完善,減少對中國外貿企業的針對性,促進公平的市場環境。同時,更對行業具有標桿性的指導作用,為中國企業樹立了積極應對貿易摩擦的榜樣。 隨著全球化進程加快和我國對外經濟交往的擴展,中國與美歐等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貿易競爭日趨激烈,貿易摩擦日益增多。尤其是中國鞋服業等制造行業在國外市場有較大價格優勢,很容易成為反傾銷調查的重點對象。10年間,針對中國的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特殊保障措施690余件,涉及金額約400億美元。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經濟復蘇進程艱難曲折,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貿易摩擦不斷加劇。10年間,中國企業也經歷了由不敢應訴到積極應訴、由被動應訴到主動通過法律訴訟等途徑維護合法權益的轉變。但是,由于缺乏用法律進行自我保護的意識,加上高昂的國際訴訟成本,許多中國企業往往不敢或無力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 奧康勝訴告訴我們,面對貿易摩擦中國企業必須勇敢應對,要學會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身利益,尋求法律解決是最有效的途徑,其他方法不可能長遠解決問題。奧康艱難曲折的勝訴過程也提醒中國企業,在走向國際化的進程中,要做好準備迎接挑戰。這其中,除了企業自身要提高素質,積極學習法律知識,政府和行業協會也應發揮更大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應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