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和不開車的人都知道一個道理,道路擁堵了,交警會千方百計組織車流分向行駛,以避免塞車或事故發生。用這個道理來形容當下擁堵的IPO之路比較貼切。一方面800家公司在排隊等待;另一方面二級市場的出口已堵得寸步難行。弱不禁風的市場從發行IPO色變,到了聽IPO就打寒戰。近日證監會副主席姚剛在浙江寧波召開的“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座談會”上談到:“800只新股還是要發,關鍵是如何發”。特別是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稱:每年新上市公司要達到750家,10年后上市公司從現在2500家達到10000家。話音一出,人們掐指一算,十年一萬家,除去休市日,平均每天要發3家左右,光這個數字就讓股市嚇得再下了一個臺階。 作為監管部門,當然希望股市能做大做強,新股發得越多,功績越大。筆者也沒有理由說三道四,只要發得出來,道路是暢通的,像6000多點全民炒股熱情高漲時,莫說800家,8000家也不在話下。問題是而今股市低迷,發行渠道堵塞,發行8家都要擠破腦殼,出現了像浙江世寶虧損也要發行的事例。毫無疑問,如果市場能承載,發行之路暢通,也就不會出現800家排隊的擁擠現象,也不會出現姚剛提出“關鍵是如何發”這樣的問題的。 事實上,監管者不僅在問,而且還在試。前段時間的“瘦身發行”就是例證,實踐也證明“瘦身發行”不僅點燃了投機惡炒新股的星星之火,而且讓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全軍覆沒,看來這條路也行不通。降低市盈率行不行呢?當媒體刊登出:IPO井噴:792家企業排隊,2倍市盈率也愿發的消息后,11月16日監管部門又馬上辟謠稱:近期有個別媒體報道IPO發行將出現“井噴”和2倍市盈率發行的情況,這種說法不屬實。看來這條路也并不暢通。投資者聯名簽名要求停發新股,監管者說:不可能。看似這條路也不通。 既然是堵住了,與其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還不如學交警疏導分流,舒緩企業排隊擁擠的現狀。IPO新股為什么會排隊待發?企業為什么都要想搶著上市?說白一點,就是為了直接融資,拿到不用還本付息的真金白銀,這才是關鍵利益所在。其實,條條大路通羅馬。直接融資也并非只有“華山一條路”,非要吊死在IPO這棵樹上。比如:上不了主板可上創業板,創業板上不了,還有新三板;上不了新三板,還可去各地的股權轉讓市場。A股上不了,還有香港H股。中國上不了,還可去美國上市賺美元;美國去不了,還可去俄羅斯。現在新加坡、越南、泰國、柬埔寨等亞洲國家股市都伸出雙臂歡迎中國優秀企業去上市。只要能融到資,只要你的企業不做假賬,舍得回報投資者,還怕去他國上市嗎?賴在A股排隊不知排到猴年馬月又何苦呢?當然,A股除了能在二級市場套現等優越性外,還有造假成本低,只上市不退市等吸引力。 中國未來十年資本市場要多元化的發展,不是要同海外成熟市場比上市公司數量,而是要比質量。因此,還應學習國外先進經驗,既可以發行能夠上市的流通股,還可以發行不能流通的優先股。如果一家企業老是把心思放在A股二級市場套現上,是很難創新發展的,更莫奢談穩定回報投資者了,A股也很難走出上市公司數量越多,股市越難走出低迷泥沼的怪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