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近日批準的《呼包銀榆經濟區發展規劃》及有關部門日前出臺的《關于支持大別山片區住房城鄉建設事業發展的意見》,均側重于中西部地區崛起與發展。這意味著中央將給予中西部地區更大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以推動東中西部城鎮平衡發展。 分析人士認為,由于我國城鎮化建設呈“東高西低”格局,新型城鎮化建設在促進東部地區提升城鎮化質量同時,將加快培育和壯大中西部地區新的城市群,加速中西部地區城鎮化進程,促進以縣域城鎮為主要載體的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 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末,我國城鎮化率達51.27%,東部地區城鎮化水平約60%,進入城鎮化穩定發展階段。中西部省份城鎮化率明顯偏低,比如貴州城鎮化率不到40%,仍處于鄉村型社會階段。在城鎮化率排名前10的省份中,有5個在東部地區,有3個在東北地區。多數中西部省份排在10位之外。差距意味著潛力。隨著本輪新型城鎮化建設加速,東中西部城鎮化速度將表現出差異,東部地區城鎮化推進速度會逐漸放慢,中西部地區將加速。 今年以來,外部經濟環境并不樂觀,擴內需成為當前穩定經濟增長重要抓手,城鎮化提速必然會帶動我國投資和消費增長。一般認為,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可拉動GDP增長1.5個百分點。根據國家“十二五”規劃總體要求,“十二五”期間,我國城鎮化率整體提高4個百分點,這需要加大國家財政支出和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向農業農村傾斜力度。從今年財政收入增速分析,結構性減稅帶來的財政收入下滑壓力將逐漸顯現,有限的財政支出應投入到投資效應更強的中西部區域。 一方面,目前東部沿海地區開發空間約束越來越大,上海等城市開發強度已達50%左右,可利用的發展空間在減少。土地要素資源價格大幅上升,讓東部地區城鎮化建設投資資金需求較大。 另一方面,東部地區城鎮化建設所形成的投資、消費拉動作用明顯低于中西部地區。由于多年實施的外向型出口導向戰略,東部沿海地區形成一批特大型城市集群,基礎設施及城市配套建設空間近乎飽和。廣大中西部地區在供水、供熱、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公共交通和道路建設等城鎮基礎設施改善空間巨大。分析人士表示,推進城鎮化將帶動當地房地產業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和市政工程建設,直接擴大對第二產業中的冶金、建材、建筑、裝備制造和電子信息等行業的需求,還將擴大對現代物流、設計規劃和金融保險等第三產業的需求。所以,加速中西部城鎮化建設將有力地刺激當地經濟發展,進一步釋放投資和消費增長潛力。 伴隨勞動力成本上升及中西部市場擴大,將有大量產業從東部沿海地區轉移到中西部地區,從而帶動中西部地區城鎮化率提高。從產業發展角度看,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產業發展傾向于資金密集和技術密集,目前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紛紛提出產業升級發展戰略,把高端產業作為發展重點,對吸納農民工就業的勞動密集型傳統產業興趣不高。 據測算,到2020年中西部地區農民工所占比重可以提高8-13個百分點,在中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總量將增長900萬左右,在西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總量將增長850萬左右。伴隨著農民工返鄉及產業資本西遷,中西部地區城鎮化建設必然會加速。 雖然中西部地區正處于城鎮化加速期,但我國廣大中西部地區仍面臨富余勞動力多、耕地保護任務重、生態保護壓力大和城鎮基礎設施薄弱等復雜問題。分析人士指出,中西部地區提高新型城鎮化關鍵在于提升城鎮化質量,不能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要走集約高效的城鎮化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