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雙十一(11月11日)促銷當天也傳出了部分店鋪刷單的丑聞,但是淘寶系(天貓+淘寶)雙十一當天191億元的銷售額并沒有遭遇到太多外界的質疑,眾多電商參與的光棍節電商戰天貓無疑是最大的贏家,而電商行業也似乎在逐步走出8·15電商戰后的行業性信譽危機。 在淘寶系還沉浸在雙十一促銷豐收的喜悅中,8·15電商戰的主角京東商城11月13日對外宣布總額為4億美元的第四輪融資完成,而去年曾一度暫停上市的凡客也決定再次赴美沖刺IPO,電商行業的冬天是否已經過去?顯然下這一結論還為時過早,作為電商行業唯一達到規模效益的淘寶系來說,已經連續三年的雙十一促銷顯然是一個風向標式的節點,而同比增長260%的收入也遠遠超出其預期目標,但是這次促銷的后續工作中暴露出的問題則值得整個電商行業深思。 11月12日新浪微博上一張申通快遞某營業點爆倉的圖片被廣泛轉載,而淘寶和天貓接到的針對雙十一促銷的投訴,以及后續可能出現的退貨潮都在實際考驗著電商行業的神經,物流的瓶頸無法打破,電商行業要繼續高速增長其面臨的壓力將越來越大。同樣,對于整個電商行業來說,雙十一這樣的促銷本來是幫助一些服裝、百貨等制造企業甩掉庫存,三季度末A股服裝業上市公司的總庫存超過330億元,而作為這次雙十一主角的服裝企業這次在各大電商平臺至少可以消化200億元以上的庫存。 然而由于純粹以5折購,“超級零元購”等價格因素為導向的促銷雖然刺激了消費,但是對于未來幾個月的國內線上線下的銷售都會造成一定影響,對于價格超級敏感的消費者只會等待下一次電商行業的大促銷,這也是部分電商巨頭開始籌備“雙十二”促銷的重要原因,除了年底沖量保證年度目標實現外,除了價格戰電商行業似乎再難找到拉動消費的其他方式。 持續的價格戰只會讓本來已經虧損的電商行業深度虧損,除了淘寶系外電商行業似乎難以找到盈利的模式,這也是今年一季度以來PE紛紛放棄電商項目投資的重要原因,即便是今年銷售規模有望突破500億元的京東,其估值一年內縮水近30%,而且第四輪融資的額度也大為減少。同樣對于傳統連鎖巨頭轉型而來的蘇寧易購,隨著其年度目標難以實現和季度增長環比大幅下降,其在資本市場同樣無法獲得機構投資者的認可,因為其已經陷入了增長瓶頸。 對于電商行業來說,是繼續不計代價的價格戰,還是探尋一條健康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天貓的成功顯然無法復制,其他電商巨頭想要生存或者盈利就必須要率先做出改變。此外,由于價格戰的成本過高,很多電商花招百出的祭出“假價格戰”等各種方式,比如說此前8·15電商戰中的虛假促銷,以及這次雙十一促銷中暴露出的種種問題,這是一次次透支電商行業在消費者心目中的信譽度。而且價格戰前鋪天蓋地的廣告大戰,其效果也在逐步遞減,而且一旦廣告停止其前期吸引的用戶和流量會大幅下降,顯然電商行業在沒有盈利模式的冬天中正在不斷重復此前的錯誤,如此下去,電商的春天又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