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僅有信心實現今年的發展目標,也完全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實現更長時期、更高水平、更好質量的發展。”國務院總理溫家寶5日在老撾萬象擲地有聲地指出。 中國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信心來自哪里呢? 首先,三季度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已實現緩中趨穩,全年經濟增速實現7.5%的既定目標沒有問題。 在中央決策層提出“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后,各部委及時出臺了穩增長、穩投資的若干舉措,最新公布的三季度數據顯示這些政策已經見效,經濟數據出現了積極信號。如9月份消費增長14.2%,比8月提高了1個百分點;1-9月投資累計增長20.5%,比1-8月回升0.3個百分點;9月份出口增長9.9%,比上月回升7.2個百分點。10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從9月份的49.8升至50.2,重返榮枯分界線以上。雖然只是小幅反彈,但卻表明9月份經濟增長溫和加速的趨勢得以鞏固。 從今年前三季度經濟運行的情況來看,三季度基本實現了緩中趨穩,四季度將是企穩回升的筑底階段,GDP增速有望超過7.5%的年度目標。而且專家認為,經濟增速將會有一個向上的慣性,明年經濟開局比較樂觀。 其次,除繼續貫徹落實已經推出的政策措施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間。 中國今年預算赤字目標是8000億,而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至今的財政盈余為6460億。 在穩增長的過程中,積極財政政策還將進一步發揮作用,如繼續推動實施結構性減稅政策,擴大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范圍,落實支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等。 而從目前的形勢來看,貨幣政策進一步采取措施的條件還不充分,當前以穩為主。若穩增長需要,貨幣政策隨時可以“出招”。 第三,處于調結構、轉方式進程中的中國經濟,將進行一系列的配套改革,這些改革措施將成為實現經濟在更長時期、更高水平、更好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今年以來已經逐步展開并見效的經濟結構調整、結構性減稅、擴大內需、保障房建設、養老、醫改等工作將持續推進,并將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為中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動力。 綜上所述,具備了上述條件的中國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是有雄厚的現實基礎和長遠發展潛力的。作為經濟“晴雨表”的股市,亦將為投資者提供眾多的結構性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