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所料,浙江世寶(002703)本周五(11月2日)上市被爆炒。盡管深交所事先已經嚴陣布防,仍抵擋不住炒新狂潮,開盤瞬間即因暴漲5倍而停牌。爆炒浙江世寶的根源在于浙江世寶大幅縮減了原定的發行數量,從6500萬股劇減至1500萬股,同時又披露了原先擬定的較高發行價格,讓投資者普遍產生發行價很低的心理暗示。浙江世寶給了我們一個深刻的教訓,一是發行數量的大幅縮減應納入監管范疇,不能任由發行人隨意縮減;二是發行價格變化太大應作為會后重大事項重新上會審核,以體現招股說明書的嚴肅性。現在浙江世寶IPO雙減的后果暴露無遺,有關方面應該認真總結教訓。
浙江世寶的雙減充分暴露了IPO的制度漏洞。原先IPO制度經過市場化改革后,暴露出來的主要問題是“三高”。飽受市場各方詬病以后,抑制“三高”成為IPO改革的重點,但卻忽略了可能出現的另一個極端現象:IPO故意縮減發行數量到最低限度。浙江世寶趁機鉆了這個空子。按理說,IPO募集的資金越多越好,誰會愿意錯過機會少圈錢呢?偏偏浙江世寶就這么干了,難道是公司良心發現了?非也,所謂兩害相權取其輕,浙江世寶實際控制人巧妙利用了IPO的制度漏洞,在圈錢不成的情況下,干脆裸奔上市,以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浙江世寶的如意算盤并不復雜,在發行價格被限定在2.58元的情況下,募集資金的大幅減少已成定局。如果按原計劃發行6500萬股,名義募集資金是1.67億元。本來,能圈到這么一筆資金應該也可以滿足了,可是A股市場長期存在的“三高”現象已經撐大了上市公司的胃口,1.67億元根本就不放在眼里,感覺這樣的IPO是虧了。正是在這樣的邏輯下,浙江世寶實際控制人覺得發行數量越多就越虧,會攤薄自己的持股比例,因此不惜大幅縮減發行數量,以最小的股權攤薄代價實現在A股上市的目標。
關鍵問題是,浙江世寶是在已經公布招股說明書的情況下臨門一腳才大幅縮減發行數量的,這有欺騙發審會之嫌。如果浙江世寶在預披露時就將發行數量界定為1500萬股~6500萬股的范圍,很可能就無法“過會”,因為如此大的伸縮余地,已經大大超出了正常變動范圍,顯示募集資金投向具有很大的水分。這個事實也提醒管理層,現在IPO制度設計只規定發行數量上限存在漏洞,應該同時也規定發行數量下限,不能任由發行人隨意增減發行數量。
浙江世寶IPO之所以引發一級市場哄搶、二級市場爆炒,不是因為投資價值高,而是因為投資者覺得發行價低,存在極大的交易性機會。發行市盈率低并不是主要原因,因為浙江世寶H股的市場定位比A股發行價還低,H股投資者也并沒有覺得股價很便宜。A股投資者是受浙江世寶招股說明書先入為主的影響,因為據此推算,發行價應該是7.85元,所以當最終發行價格確定為2.58元、同時發行數量僅有1500萬股時,都覺得撿到了大便宜,于是爭先恐后地申購。這股能量積聚下來,便只能到二級市場來宣泄了。
這里存在的問題是,既然浙江世寶的H股市價決定了其A股發行價必須參照H股來定價,那么,當浙江世寶在預披露書中提出了過高的發行價時,也就預示著其募集資金不可能達到預期,其募資投向也會因此而落空,發審會為什么還要核準浙江世寶的IPO申請呢?核準浙江世寶的IPO,也就等于認可了浙江世寶原定的發行定價范圍,因此,當最終確定的發行價格大大低于原來的定價范圍時,投資者必然會產生撿到大便宜的的錯覺。這其實也是一個漏洞,意味著擬上市公司都可以先提出一個較高的發行價,到實際發行時再確定一個相對較低的發行價,給投資者一個打折便宜的錯覺,實際上這就是欺騙投資者的行為。
浙江世寶的狡詐給我們上了一課,當大多數人還在為其大幅雙減的IPO感到“吃虧”時,豈料其劍走偏鋒已經挑戰了多條IPO規則,由此實現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最大的輸家其實是二級市場的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