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10月份唯一首次公開發行(IPO)的新股,浙江世寶原本已足夠吸引市場的眼球。然而,該公司的一紙發行公告還是讓市場大跌了一回眼鏡:公司A股發行價確定為2.58元,同時A股發行數量由原計劃的6500萬股大幅縮減至1500萬股,募資額僅為3870萬元,較原計劃的5.1億元縮水93%。 浙江世寶由此被認為可能成為首個“流血上市”的A股IPO。這也讓不少人質疑其上市的意義:3000多萬的募資額,還不如找私募解決。 與此同時,浙江世寶的大幅瘦身發行,也讓人聯想起不久前同樣從H股回歸A股,瘦身發行的洛陽鉬業。彼時傳聞,洛陽鉬業瘦身發行源于市場持續下跌的巨大壓力,監管層出手維穩,希望借助抑制“三高”發行,尤其是降低募資減輕市場的沖擊。 中小板、創業板歷來屬于新股“三高”發行的重災區,超高的發行市盈率、超高的發行價以及巨額的超募資金一直為市場所詬病。上海主板上市的洛陽鉬業日前首開先河,發行前夜臨時瘦身,時隔不久浙江世寶跟進。一些市場人士由此評價認為,監管層對于H股回歸A股參考H股定價的做法盡管尚屬個案,但對于抑制新股“三高”發行,平衡一、二級市場價格有一定積極意義,也有利于純A股公司IPO定價向其合理投資價值回歸,促進A股一級市場定價走向合理。 然而,洛陽鉬業的爆炒依然在目,上市首日大漲221%,次日仍收報漲停。不少觀點將爆炒歸結為縮減新股發行規模所致,認為縮減規模在減輕對市場沖擊壓力的同時,也為一些炒新資金留下了一定空間。這從洛陽鉬業的新股申購受到熱捧即可見一斑。 眼下,浙江世寶瘦身的幅度顯然更勝于洛陽鉬業,網下機構的申購熱情高漲,網上申購預計因為僅1萬多元的頂格申購資金量也會促使中小投資者蜂擁參與,這一系列因素無疑為該新股二級市場上漲預留了足夠的想象空間。有投資人士預言,浙江世寶遭遇爆炒在所難免。 瘦身發行的洛陽鉬業在上市首日上演了一出“低空起飛”的大戲,但從其后的走勢可見,“低空起飛”的勢頭轉瞬即逝,目前股價已回落到8元多,不排除繼續尋底的漫長過程,不少盲目跟風的中小投資者都被深套其中。由此可見,對于這一類可能遭遇爆炒的新股,監管層尤其需要在抑制新股炒作方面多做防范,避免按下葫蘆浮起瓢,盡量減少對中小投資者的損害。 在達晨創投董事長劉晝看來,類似臨時瘦身的新股發行行為目前僅為兩例,且都為H股回歸A股的新股,并無跡象顯示純A股新股發行也會遵循該做法,瘦身發行應該不會成為常態。 當然,如果類似新股瘦身發行能夠完全交給市場做主,恐怕才是最理想的狀態——在價格形成機制以及市場供求調節下,發行人自主衡量發行成本和發行時機后,自己主動暫緩發行或減少發行規模,而不是背后還隱約存在著一只“看得見的手”。這就寄望于下階段的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積極探索發行方式創新,進一步弱化行政審批,強化資本約束、市場約束和誠信約束,完善新股發行詢價制度,提高發行定價的合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