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清理整頓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以后,基本上堵死了地方亂舉債的渠道,區域貨幣的增長就受到很大的制約。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辦法,近期我意外發現地方政府對于舉市特別熱衷,仔細品味之后發現了其中目的。他們通過建立不同類別的地方性交易所,再利用交易所的渠道對轄內企業也包括民營企業進行融資,一般會采用私募債或者股權質押等方式,而且融資的審批權限一般都在交易所手上,實際上也就是地方政府本身可控制的?偠灾ㄟ^交易所這種模式,地方政府可將當地金融機構資金、民間資金、周邊的資金歸集后定向利用,長遠來看,這種模式對于區域貨幣的貢獻度不可限量。 地方舉市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前幾年,各地陸續建立了一些從事產權交易、文化藝術品交易和大宗商品類型的交易所。這些交易所一般都是民營所有,由于缺乏規范管理,違法違規問題突出,風險不斷暴露,所以從去年開始,中央政府相繼出臺了整頓意見,對于這些交易所進行大規模的整頓清理,這些交易所陸續都被國有化。本以為這些交易所是“燙手的山芋”,但是“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春風一吹,這些交易所全部都成了“香餑餑”,成為地方融資推動區域貨幣增長最好的助力器。 對于地方舉市,我并不反對,畢竟利大于弊。搞好了可以拓展區域的融資渠道,特別是中小企業、科技成長企業的融資渠道;對非上市公司來說,可以熟悉資本市場規則,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優化融資結構,實現健康快速成長;并且,對主板、中小板市場、創業板市場也是很好的補充。但舉市必須要有度的把握,特別是不能允許地方利用交易所融資渠道將資金引入自身的平臺公司,不能把交易所也當作了融資的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