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中國《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二五”規劃》正式發布!笆濉睍r期,我國國民經濟正處結構調整的關鍵階段,金融行業正處在重要的戰略機遇期。金融“十二五”規劃的出臺,為未來五年的金融改革、金融深化和經濟發展規劃了藍圖,指明了方向,吹響了進軍號。 加快市場化改革是金融“十二五”規劃的主要基調。在未來五年中,我國將繼續沿市場化方向,加快金融改革步伐和金融市場建設,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支持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 提升對實體經濟的服務水平是金融“十二五”規劃的核心所在。進一步加大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和經濟結構調整的力度,支持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促進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發展。發展消費信貸,支持擴大內需,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加大對節能環保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科技自主創新等領域的金融支持。提升對就業和再就業、助學、扶貧開發等環節的金融服務。深化農村金融改革,以服務“三農”為根本方向,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作用,構建多層次、多樣化、適度競爭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服務小微企業的金融產品和信貸模式。 完善貨幣政策調控體系是金融“十二五”規劃的重要內容。優化貨幣政策目標體系,正確處理好促進經濟增長、保持物價穩定與防范金融風險之間的關系,合理調控貨幣信貸總量,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健全貨幣政策操作體系,完善市場化的間接調控機制,逐步增強利率、匯率等價格杠桿的作用,推進貨幣政策從以數量型調控為主向以價格型調控為主轉型;充分發揮再貸款、再貼現的作用,支持經濟結構調整。 加快金融體系建設是金融
“十二五”規劃的重要安排。推進政策性銀行、大型商業銀行、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地方中小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等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分層配置、科學合理布局,加快建設和完善社區金融服務組織體系,完善農村金融組織體系。政策性銀行建立和完善治理機制,堅持以政策性業務為主體。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商業銀行。鼓勵中小商業銀行選擇合理的市場定位。加快社區金融服務組織體系建設,促進地方中小商業銀行更加專注于社區居民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繼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發揮其支農主力軍作用。 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是金融“十二五”規劃的關鍵環節。打破壟斷,支持民間資本參與設立村鎮銀行和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以及小額貸款公司。在加強監管、規范經營、防范風險的前提條件下,進一步加大民間資本參與金融服務的力度,增強其對“三農”和小微企業的服務能力。 在金融“十二五”規劃中,還首度設定了金融發展的總量指標和結構量化指標,即“十二五”時期,金融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保持在5%左右,到“十二五”期末,非金融企業直接融資占社會融資規模比重提高至15%以上。經濟學家指出,在金融“十二五”規劃中,將金融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目標定在5%左右,符合我國的國情。將非金融企業直接融資占社會融資規模比重提高至15%以上具有可行性,“十一五”時期這一比重平均為11.08%,2010年末,這一比重已經達到14%,因此,到2015年底超過15%應該是可以做到的。將直接融資目標列入金融“十二五”規劃,顯示了相關金融管理部門加快金融改革和結構調整的決心。 金融“十二五”規劃還強調了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金融機構破產法律體系,規范金融機構市場退出程序,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在利率市場化改革不斷推進、金融機構更多轉向服務中小企業和“三農”等領域、中小金融機構發展迅速的新形勢下,建立和完善存款保險制度等金融風險防范體系對于我國經濟發展和金融穩定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