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創下35個月以來新低的全國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再次驗證了“經濟見底時間窗口可能被延后”這一判斷。“三明治陷阱”正是當前中國企業所處困境的真實寫照。
PPI持續下行趨勢首先表明庫存沖擊仍在發酵。9月份PPI同比增幅從7月份的-2.9%降至-3.6%,遠低于過去10年平均值2.5%,環比也低于過去10年平均值0.4%,表明對工業品需求依舊疲軟,工業企業仍然處于去庫存化階段。當前的情況是,企業正在用當前較低的銷售收入用來抵扣較高的存貨成本,企業因此也陷入“三明治陷阱”——兩頭受到擠壓,利潤空間大大被壓縮。由于后期需求不容樂觀,大部分企業對原料采購持謹慎態度,導致最終需求不旺,零售庫存對供應商庫存消化幅度有限,企業進一步補庫存動力不足。可以預期的是,即便是補庫存也可能只是階段性補庫存,難以進入補庫存的良性循環,PPI下行趨勢難以在短期內被逆轉。
價格周期與利潤周期的同步特征正在進一步顯現。隨著PPI持續負增長,工業企業也出現全行業、全產業鏈利潤的大幅下滑,企業深陷“需求萎縮型”產能過剩困局。去年年底北京大學曾經對東部沿海地區的3000家中小企業做過一次調查。調查報告顯示,被調查企業平均利潤比上年縮水了30%-40%。隨著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上漲,很多企業無法靠更好的品牌建設和更先進的技術運用來保持利潤,再加上海外需求萎縮,訂單銳減,很多企業目前的運轉狀態平均僅能達到產能的71%。
今年這種態勢進一步向大中型工業企業蔓延。數據顯示,1-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30597億元,同比下降3.1%。8月當月實現利潤3812億元,同比下降6.2%。與PPI走勢相吻合,這是工業企業利潤累計增速連續第6個月出現負增長。隨著前期過剩的矛盾與市場需求回落“雙碰頭”,工業品價格持續下滑,且跌幅較此前進一步擴大。
PPI持續受擠壓將打擊工業生產,給宏觀經濟帶來進一步下行壓力。數據顯示,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8.9%,比7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2%,比1-7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繼續下滑顯示經濟仍在探底過程中,并且仍然未看到明顯反彈跡象。
從本質來說,工業增加值走勢主要受下游消費和投資需求驅動。制造業投資是固定投資中最大一塊,占比在36%左右,8月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速比7月回落0.95個百分點,對投資增速形成拖累。制造業企業盈利的持續下滑和偏高的資金成本是約束制造業投資的主要因素,而去產能的壓力也使制造業投資進一步承壓,導致經濟見底信號延后。
中長期看,中國工業生產面臨的增長困境預示的是未來增長動力不足。企業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增速下滑、需求疲軟、成本上升、利潤縮水”這樣的困境,更要面對結構調整和轉型的難題。事實表明,中國制造業長期以來賴以高增長的要素基礎和國際大環境正在發生趨勢性改變,這對于依賴于成本驅動,以及處于全球產業鏈低端的中國制造而言,利潤空間會越來越小,被淘汰出局的將會越來越多,這可能是中國經濟不得不面對的“新常態”。
如何有效逆轉需求性萎縮帶來的價格沖擊要對癥下藥,不僅要著眼于短期的政策刺激和減稅減負,更應突出中長期的結構調整,大力淘汰落后產能,促進行業結構調整優化和整體競爭力的提升,在低谷中為下一輪發展夯實基礎。同時,要努力穩定萎縮的市場需求,
使行業先進生產能力能夠生存。對于企業而言,需要苦練內功,在市場倒逼下,加快企業技術和產品結構轉型升級的步伐。加快從價值鏈的低端逐步走向中高端,通過優勝劣汰做大做強一批企業,提高產業集中度和生產效率,真正培育中國工業企業的綜合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