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國慶長假,全國各地“堵”聲一片,這給景區、交通及其它服務行業帶來巨大壓力。面對如此的四面“堵”歌,許多專家學者認為,帶薪休假才是治堵的根本出路,應該盡早落實帶薪休假制度(10月6日《京華時報(微博)》)。 帶薪休假,是指勞動者連續工作一年以上,就可以享受一定時間的帶薪年假。《勞動法》對帶薪年休假作了原則性規定,但沒有規定帶薪年休假的休假時間及具體操作辦法,而是指定由國務院制定。2007年12月7日國務院第198次常務會議已經通過《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然而,這項制度至今尚未落實。 今年的中秋國慶長假,高速公路免費,人們集中出游。這種強迫式的集中休假制度,不能適應日益發展的旅游經濟,并與相對滯后的交通、服務業相悖。于是,人們再一次想到了帶薪休假。推行帶薪休假制度,人們可以自由選擇出游時間和地點,從空間和時間上分流短時間內集中的旅游客源。這樣不僅能夠緩解假日各旅游部門“吃不下”的巨大壓力,還能解決平時“吃不飽”的問題,從而促進旅游資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配置。 休不休假,怎么休假,休多長時間假,本來就是公民的自主權利。有道是一人難中十人意,各家有各家的特殊背景和需求,這些普遍現象中的特殊性,卻被所謂的黃金周分割得四分五裂。讓每個人自主選擇休假時間和方式,是一種人性化的尊重,既順民心,又應時令,將使國人的生活方式發生改變,那種鬧哄哄亂糟糟的觀光旅游將被閑適自在的度假旅游所代替。特別在當下,自駕游風行,而交通等配套措施相對滯后,帶薪休假更是分流車流、人流的好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