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最近幾個月來樓市出現的成交回暖、房價回升現象,住建部相關負責人日前表示,目前房價尚不具備全面反彈的條件。
從最近統計數據顯示,全國70個大中城市8月份房價環比上漲的城市數量減至36個,漲幅均未超0.6%。這一數據和7月份相比確實有所降溫。不過,一些影響房價的變量仍需引起重視。
影響房價的條件并非一直不變,而是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在不斷變化。
在筆者看來,“房價不具備反彈條件”或許是暫時的,在美國推出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QE3)、國內經濟形勢尚不明朗、“搶地潮”不斷涌現以及政策預期不明確等背景下,房價還存在一些反彈的“隱性條件”。比如,香港特區政府相關負責人在QE3推出后第一時間表示,QE3和其他外圍經濟因素令香港樓市泡沫風險增大。雖然QE3對內地樓市的影響還沒有顯現出來,但有可能會逼迫央行不斷釋放流動性,從而推動房價反彈。再比如,中國經濟仍處于下行趨熱,讓人對房地產將要扮演的角色難以猜透。如果經濟下行壓力繼續加大,或許不排除宏觀層面放松調控或者默許地方政府放松調控。畢竟,經濟健康發展關系到就業、稅收、社會穩定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遠比房地產問題更重要、更復雜。最近房企掀起的“搶地潮”也讓人對房價走勢充滿憂慮,雖然房企的說法是“低價補倉”,但“搶地潮”背后有著復雜的成因,例如土地財政減收導致地方政府集中放地、貨幣政策放松和樓市回暖讓房企有錢搶地等。
此外,何謂“房價全面反彈”也需要明確。它究竟是指重點監測的70個大中城市房價同比、環比全部上漲,還是全國所有城市包括縣城的房價同比、環比全部上漲,或是從房價同比、環比的上漲幅度來判斷房價是否出現全面反彈?只有明確了房價全面反彈的相關標準,才能作出合理判斷并有效預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