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能夠否認,中國經濟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年,已經步入世界經濟大國。也沒有人能夠否認,中國經濟正在進行的和將要完成的重要任務,是由經濟大國到經濟強國的轉變。 從經濟大國到經濟強國,需要世界500強中有更多的國字號企業,需要完成傳統產業向戰略新興產業轉變和升級換代,需要提升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度,需要增加人們財產性收入……而能夠滿足這一需要的重大推手,就是中國股市。股市的存在,為中國最優秀的企業的提供了生長的土壤和血液,股市的發展,為中國經濟的前行提供了無限夢想和追求。 然而,直到今天,我們看到的卻是這樣一個市場:市場參與者存在嚴重信息不對稱,廣大中小投資者處于絕對弱勢地位;市場價值中樞混濁不清,投資者無所適從,最終淪為跟風者和短線客;許多上市公司“以次充好”,騙子公司大行其道,剛上市不久就來個業績大變臉;市場內幕交易不斷,市場監管任重道遠。 筆者認為,對付這四大頑疾,需要六大藥方。 第一個藥方:嚴格規范上市公司行為。對于虛假材料上市、包裝上市、濫用募集資金、不兌現股息承諾、不履行信息披露義務、串通內幕交易等違規行為,一定要狠殺,一經處罰,所罰沒的款項獎勵舉報人,并強制要求其補償中小股東股價波動損失。換句話說,即使把上市公司家底掏空了,也要其為挑戰“市場規則”埋單。 第二個藥方:嚴格規范市場信息渠道。股市是經濟“晴雨表”,來自經濟基本面、政策面等外部信息勢必要影響市場波動。廣大投資者有權利以公開透明的形式獲取最真實最可靠的市場信息。對于散布虛假信息、不實信息、小道信息的偽造“信息”者,應當嚴打,使其承擔遠大于其收益的違規成本。 第三個藥方:嚴格規范投資者行為。對于依靠內幕、不法手段獲利的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嚴厲打擊,對于提供線索者應有重獎政策。 第四個藥方:嚴格規范監管者行為。市場監管者手里的權力有尋租的可能,應加大對市場監管者瀆職罪的打擊力度,對不作為、亂作為、內外串通等監管人員和機構要依法嚴格處理。市場監管部門要定期向社會公布其績效報告,保障投資者對其履職情況享有知情權。 第五個藥方:引導價值投資,構建股價與上市公司發展“協同”機制。應大力發展合格的“評級”機構并對其行為嚴格監管,引導市場資金流向以實現對優秀公司的“價格發現”。同時,構建上市公司高管收益與股價成長的協同性,特別是在藍籌股中要全面推廣高管持股及股權激勵制度。 第六個藥方:運用超常規方法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大小非問題部分產生于股改后遺癥,需要國家成立專門投資公司接盤,然后再設法盤活和經營這些股權。中小板和創業板高管上市后就辭職套現問題,明顯是我們當初在設計中小板、創業板上市制度時忽略了對二級市場投資者的保護,應向其收取暴利稅,并將這些稅收向其所在公司返還,以增厚其資本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