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日前召開常務會議,通過了加快出口退稅進度、支持商業銀行努力擴大對小微企業的貿易融資、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規模和覆蓋面等八大舉措,力促外貿穩定增長。在世界經濟下行壓力繼續增大和國內經濟減速背景下,我國進出口前景不容樂觀。筆者認為,除落實和完善穩定出口政策外,還應加大對外貿轉型升級的支持力度,推動我國外貿結構進一步優化。
內外部環境不樂觀
從進出口外部環境看,全球經濟復蘇動能不足。今年8月,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從7月的48.4%下滑至48.1%,是連續第4個月下滑,創2009年6月以來新低。歐元區制造業PMI從7月的44.0%升至45.1%,連續13個月處于榮枯臨界點50%以下。美國制造業PMI從7月的49.8%下滑至49.6%,連續第三個月低于50%,創2009年7月以來新低。日本制造業PMI從7月的47.9%下滑至47.7%,創2011年4月以來新低。多數新興市場PMI指數繼續在榮枯線上下徘徊。
歐元區經濟分化加深。繼今年一季度環比零增長后,歐元區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下滑0.2%。歐元區經濟景氣指數從7月的87.9降至8月的86.1,創近三年來最低。歐元區整體經濟未現明顯復蘇跡象。
美國經濟下行風險加劇。7月份消費信貸按年率計算下降1.5%,顯示美國民眾對待消費持謹慎態度。日益臨近的政府“財政懸崖”正增大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加之歐債危機的外部影響,美國經濟溫和復蘇勢頭可能再次被壓抑。
此外,由于外部需求總體疲弱,國內經濟繼續受結構性問題困擾,新興市場短期的增長仍不樂觀。金磚國家內需結構性問題在外需不振的背景下暴露出來。
從進出口國內環境看,經濟仍在底部運行,增長放緩趨勢加深。8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比7月回落0.3個百分點,創2009年5月以來低點。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長20.2%,較7月回落0.2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3.5%,創2009年10月以來新低,顯示以制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下行壓力仍然比較大。8月制造業PMI為49.2%,自去年11月以來首次跌至“榮枯線”以下,反映制造業處于收縮狀態。
不過,國內經濟呈現一些積極現象。國內消費增速基本平穩,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3.2%,高出上月0.1個百分點,是連續4個月下滑后首度回升。房地產投資呈現企穩跡象,1-8月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15.6%,較1-7月反彈0.2個百分點,是一年以來首次反彈。前8月,全國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長24.9%,增速比前7月提高1.3個百分點,為未來經濟增長增添了動能。前8月,中央項目投資同比由前7月的下降3%轉為增長0.2%,將對整個固定資產投資起到放大和帶動作用。隨著前期穩增長政策措施落實到位并發揮作用,我國經濟有望筑底回升。
進出口“保十”壓力大
8月我國進出口同比增長僅為0.2%,增速幾乎停滯。今年1-8月累計,進出口僅比去年同期增長6.2%,全年“保十”壓力增大,形勢相當嚴峻。由于未來一段時間全球經濟將持續低迷,我國進出口增速有可能進一步走低。
出口增速將繼續回落。8月我國制造業PMI的新訂單指數為48.7%,比上月下降0.3個百分點。反映我國消費品市場和出口情況的“義烏小商品景氣指數”近期雖然小幅反彈,但仍然低于指數基點1000點,預計短期內我國外需情況難有起色。盡管去年9月份出口規模較8月有所回落,基數變小,但今年9月工作日天數比去年少2天。因此9月出口增速仍可能繼續回落。
進口增速或低位徘徊。8月我國制造業PMI中的原材料庫存指數再度大幅下跌,顯示國內企業去庫存壓力持續。短期內進口增速可能繼續受到國內去庫存的拖累,但7月以來大宗商品價格和國際油價呈現回升態勢,勢必推高短期內進口商品價格。受國內去庫存過程和穩增長政策出臺的交互影響,進口增速或將經歷先放緩后企穩的過程。
加大外貿支持力度
當前要高度重視進出口貿易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主動應對國際市場競爭加劇、人民幣間接升值、能源和原材料漲價、勞動力成本升高等諸多壓力,有針對性地幫助企業克服困難,增強信心,保持外貿穩定增長。
繼續落實和完善穩定出口政策。采取切實措施解決中小外貿企業融資難問題,加大對產品有市場、有訂單的出口企業信貸和信保支持的力度。結合增值稅改革試點,可對出口鼓勵類商品的企業進行稅費減免試點。在推進價格改革中,應適當抑制能源、原材料和生產性服務價格的過快上漲。
加大對外貿轉型升級的支持。把握全球經濟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趨勢,加大轉方式政策促進力度,鼓勵企業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驅動、以質量帶動、以品牌拉動、以兼并重組優化資源配置,推動我國外貿結構進一步優化,走集約化和可持續發展之路。
圍繞結構調整積極擴大進口。進一步改革進口體制,主動開放市場,重點增加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以及與人民群眾密切相關的生活用品的進口。積極搭建出口轉內銷平臺,幫助外貿企業統籌國內外兩個市場,度過當前困難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