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需要抓住關鍵、把握重點。今年年初,國務院發布《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要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明確提出事關現代農業發展全局的重點任務。按照規劃精神,現階段推進農業現代化需要把握以下幾個重點。 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傳統農業局限于農業領域,農產品的商品化、市場化程度不高,主要依賴資源和勞動力的投入,F代農業產業體系是包含農、工、貿,融合產、供、銷的多層次、復合型產業體系,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組織生產,擁有較高的技術和管理水平,F代農業除了農產品供給,還具有生活休閑、旅游度假、教育等多種功能。 提高農業產業化和規;洜I水平。家庭承包經營解放和發展了農業生產力,解決了13億人的吃飯問題。但一家一戶的小規模分散經營制約了農業勞動生產率的進一步提高,不利于農業生產與大市場對接。應在堅持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組織,實現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我國許多農田水利設施面臨年久失修的問題,水庫調節功能下降,堤壩隱患增多;農業機械化、設施化水平低,與現代農業發展不適應。應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防災減災能力;抓住信息化契機,把農業信息化與機械化、電氣化、設施化有機融合起來,實現農業機械設施、裝備水平的跨越式發展。 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是建設現代農業的一個基本要求。應建立和完善全國統一、權威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和制度;建立農產品和食品生產的質量追溯制度,形成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保障服務體系。 培養新型農業人才。抓好農村教育,全面提高農村勞動力的科技文化素質。加強農村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發展農業院校、農業技術學校和農村職業培訓,以提高科技素質、職業技能和經營能力為核心,培養適應農業現代化建設要求的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農業社會化服務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保障,是家庭農業與現代科技、裝備和市場相結合的重要途徑。應運用財稅、金融等杠桿,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培育多元化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供銷合作社、農民經紀人、龍頭企業等提供多種形式的生產經營服務,積極發展農產品流通服務。 加大農業示范區建設力度。現代農業示范區對于推進農業現代化具有引領和示范作用。應以市場為導向、效益為中心,科學布局、規范管理,著力構建高效規模農業、區域特色農業、設施生態農業、休閑觀光農業和外向型農業等現代農業示范區;發揮示范區的引領作用,積極探索現代農業發展規律和建設模式。 加強農業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農業不僅有生產功能,而且有生態功能。應繼續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強耕地質量建設,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水資源,加強農業生態環境治理,大力推進農業節能減排;注重農業資源保護和永續利用,優化農業生態環境,為農產品質量安全提供生態保障,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