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價是百價之基。最近糧食安全問題引起的種種擔憂,并非杞人憂天。聯合國糧農組織近日發出警告,當前全球玉米、小麥和黃豆等糧食作物價格飛速上漲,有可能重蹈2007年-2008年的糧食危機。 從全球范圍來看,糧食問題最近已經成為世界高度關注的問題。大宗商品特別是糧食價格的劇烈波動,已成為世界性的難題和關注焦點。國際糧價的大幅上漲,并不是單一的因素所致,這里既有供需基本面的因素,也有資金方面,特別是在全球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背景下,價格波動更加明顯。 需要高度關注的是,一方面全球的糧食供給形勢越來越嚴峻,發展中國家面臨著巨大的糧食危機。另一方面發達國家則將大量的糧食用于工業加工。 在美國糧價上漲的蝴蝶效應中,中國將受到顯著影響。以大豆為例,中國是大豆的原產地,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占中國食用油消費過半的大豆油,其原料大豆每年約65%-70%依賴進口,而中國進口大豆70%來自美國,因此美國的大豆產量和出口價格,對中國食用油的價格會產生直接的影響,進而影響整個中國市場的糧食布局。一旦國際市場大豆價格上漲,國內大豆價格就會跟漲,接著豆餅、飼料漲價,最后傳導至肉禽蛋奶。事實上,通脹抬頭的傾向已經非常明顯,近期中國雞蛋價格再次乘上“火箭”。 可以肯定,今年中國已不可能從美國進口便宜的玉米和大豆了。現在,國內進口大豆漲價,但下游的豆油價格卻不漲,很多國內豆油廠家都越產越虧,包括日本在華的制油企業同樣如此。這種情況肯定不能持續,如此看來,用不了多久,國內豆油就會繃不住,漲價將不可避免。那時候,國內通脹水平可能又會重新起來。因此,國內對于以糧價為代表的通脹因素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因此,從整個農產品的生產形勢而言,糧價帶動物價上漲將是一個長周期性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