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喜劇連臺,你方唱罷我登場: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甫一謝幕,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接著就敲響了開場鑼鼓。奧巴馬如何在大會上回應羅姆尼發起的挑戰無疑也將吸引全球觀眾們的眼球,因為他為保住政治生命連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都推掉了。 居高不下的失業率無疑是奧巴馬最致命的軟肋之一。美國大選的歷史紀錄表明,當失業率在7.2%以上時,在任總統不可能贏得連任。而當前美國的失業率是8.3%。自次貸危機以來,盡管美國政府兩度出臺貸幣寬松政策,先后投入約2萬億美元,利率也一直保持在歷史最低點,但美國失業率一直就沒有跌下過8%。正是看準這一要害,羅姆尼在提名大會演講時才一針見血地說,“我們國家今天所需要的并不復雜也非深不可測,它不需要一個政府委員會來告訴我們,美國需要什么——美國需要的是工作,許多工作。”接著他就向選民們保證,如果他當選,他將在4年中創造1200萬個工作崗位。”不過,他沒有說,他將通過何種手段如何創造。客觀地講,美國的失業可部分歸咎于全球產業結構的調整,同時也存在經濟周期問題。但誰讓奧巴馬運不逢時,該著倒霉呢?他的過錯在于他能力有限,不是一個能挽狂瀾于既倒的經濟天才。上周末,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表示,不排除拋出第三輪貸幣寬松政策,即使能夠產生效果,對奧巴馬來說可能為時已晚。 奧巴馬的另一軟肋是在他治下的美國社會趨向兩極化。美國社會的分裂并非始自奧巴馬,而是源自小布什的第二任期,多是因兩場海外戰爭久拖不決所致。不過在奧巴馬任期上,這一分裂則走向了嚴重對立:先是茶黨旋風席卷全國,后是占領華爾街運動傳遍西半球。 共和黨在國會阻擊財政預算幾乎讓奧巴馬政府關門歇業;而奧巴馬提高對富人征稅的主張則被共和黨人攻擊為“搞階級斗爭”。奧巴馬在當年大選時曾大聲疾呼“沒有紅色(共和黨色彩)美國和藍色(民主黨色彩)美國之分,只有一個合眾美國”,他將領導的是一個和衷共濟的美國。可當前的現實卻是,社會與黨派對立已如此嚴重,幾乎在所有問題上都無法取得共識。舉例說,盡管奧巴馬的醫保法案在國會和法院都涉險過關,但竟然沒有得到一位共和黨議員的投票支持,這在美國的歷史上是罕有的。 人們注意到,盡管共和黨的代表們在大會上對奧巴馬進行了眾口一聲的撻伐,可極少有人提及反恐與戰爭。眾所周知,傳統上,戰爭與安全一向是共和黨人手中的一張王牌,即便是在和平時期,他們都從不忘記制造敵人,渲染外來威脅。究其個中原因,兩場海外戰爭都是由共和黨總統發起的,勞民傷財,大失民心。這反而讓奧巴馬有了炫耀的資本:他讓美國從伊拉克戰爭中抽身,并擊斃了本·拉登,讓基地勢力大為削弱。只有那位年逾80,前來湊熱鬧的牛仔巨星伊斯特伍德,點出了奧巴馬并沒有兌現他關閉關塔納摩監獄的承諾,并質問他為何只提撤軍時間表,而不是明天就從阿富汗撤軍。這讓人們想起,奧巴馬當年所做的諸多承諾也未能兌現,如修復美國的國際形象,促進以巴和談,推動伊核朝核問題的解決,管控槍支等。 想起2008年競選時,奧巴馬曾巧舌如簧、高談宏論,特別是他喊得最響的兩個口號“改變”和“我們能夠”,燃起了多少美國人的希望與激情。但看看美國今天的現實,美國又有多少改變?這怎能不讓他的粉絲感到失望呢。最新民調顯示,奧巴馬的支持率已經被原本并不被看好的羅姆尼追平,4年下來,他似乎已光環退色,風光不再。他能否再振雄風,重拾民心,取得兩連冠,就要看他本周在民主黨代表大會上的表演是否高超,以及今后兩個月的沖刺是否有力了。
|